爱情与亲情、友情一起并称为人类的三大亲感,不论贫富、贵贱、高低人人都渴望拥有。非常独特,它能使一个与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你的至亲,是一种超越亲情的情感。
小时候最重要的是亲情,是爸爸、妈妈。爱情那就在电视剧中,跟着剧中主人公一起开心、一起郁闷、因为他们的幸福而幸福,感觉这真是世界上最纯真、最真挚的情感了。再大一点呀,最爱的还是我的妈妈,爱情呀就去了文人墨客的小说里,看的过程就像是自己在体验,一边看、一边笑、一边哭,和主人公一起撕心裂肺,爱情的感觉更真切了。
小时候,爱情于我而言就像天边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这周身的空气就是就是触摸它的最大屏障,虚假而又异常真实。长大后,爱情就像水中月的倒影。感觉就在身边,眼睛看的真真切切,用手一伸就能触到。可当你真的用手去触碰它时,它就破灭掉了,在你的手无限接近它的前一刻。就像那泡沫幻影中的玩具城堡,一碰就碎掉了。我与它之间的屏障变成了承载倒影的一摊水镜,真实而又虚假。
2018年7月初我去了一家太阳小店当打工仔,因为年纪相仿的缘故我和店里的配菜小哥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聊的来。有一天下班后,我们俩相跟上去外面散步,途中他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告诉他我没有。他开玩笑似的对我说“你长这么帅为什么不交一个玩玩。”我义正言辞的对她说“我相信真爱。”他听后笑的都喘不上气来。我回问了一句“你不相信吗?”他笑的嘴都快歪了。是的,他不相信。是他错了,还是我太嫩了?他步入社会比我早,见的世面比我多,不相信是他的结论。
理性的思考一下,人最开始的时期是没有爱情的,对吧。有点只是兽性,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繁衍。后来进入奴隶社会以至于封建社会,爱情出现了,但却不能实现。嫁给谁,和谁一起过生活是上一辈决定的。指腹为婚。爱情那是很可贵的东西。要不然的话,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了,也不会有什么朱丽叶与罗密欧。那都是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吧。在后来呀,自由恋爱、自由择偶开始了,那段时间是我们最单纯、最真诚的吧。现在呀,复杂了。交往不是因为喜欢,婚姻也不是因为爱情,真正能把两个人系在一块的往往不是真爱,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社会呀。
用理性去思考的话,我所了解的爱情或许不是真正的爱情,是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但爱情这种感性的东西这么能用理想去思考那。我还是相信爱情,为什么呢?因为我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