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栋
去年,海丰的历史名人钟敬文入选了汕尾“12张文化名片”。钟老学识渊博,致力民俗文化研究,确实是海陆丰的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他的入选更能激励万千学子做好学问!
根据《汕尾日报》的资料显示:钟敬文,原名钟谭宗,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丰县公平墟鱼街。早年在海丰陆安师范读书,开始接触新文化。1934年留学日本,继续民间文学研究。1936年夏毕业回国,先后在广州、杭州、桂林、香港等地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救亡工作。195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等著作,有“中国民俗学之父”的美誉。
我们提到钟老的生平点滴,知道他做学问之刻苦、学识之渊博、贡献之伟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学问必然要头埋故纸堆刻苦钻研!我突然想起了钟老在《读书与思考》一文中写的话:“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钟老的话振聋发聩!我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怎么学呢?钟老提出了一个方向:读书而能消化。可以说,任何读书不思考,只会“生搬硬套”的,都是徒劳无功,毫无益处!读书需要思考,才能消化,然后做学问时才能“信手沾来”,在生活中才能活学活用。我们平时读书学习更要像钟老一样,开卷有益,收获“消化后”的知识!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有的单位员工拿起学习书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热衷“走过场”;有的青年喜欢读书,但是读了以后一无所获,热衷于机械化地阅读。有的员工对读书不重视,结果是专业技能不过关,可能导致工作上的不作为。有的青年读书读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没有结合实际只会纸上谈兵,出来干事创业缺乏眼光,自然功败垂成。
在《红楼梦》里,丫鬟香菱见到海棠诗社的成员作诗后,激起了她的学习兴趣,便也学做诗。林黛玉教导她说:“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在小说里,林黛玉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能够出口成章,她向香菱推荐的“学习读本”是值得重视的,她还向其叮嘱要“细心揣摩透熟了”,这就是跟钟老所言的“读书而能消化”论有相似之处,她读书的成功经验正是在此了!《红楼梦》是曹雪芹托物言志的小说,这其实是表达了他的读书方向。
大师,总有“惊人的相似”。有人说: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诚哉斯言!让我们记住钟老的这段忠告,努力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