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叫“遇到问题时,厉害的人与普通人思维模式的差别在哪儿?”
答案很受益:
第一种思维:“因为,反而”——敢于逆向思维的眼光。
第二种思维:“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连续思维对未来的预判。
两种思维可以联合使用。第一种是逆向思维的能力,敢于告别趋同,体现在眼光和勇气上。第二种是思维的训练,是否可以多想一步,在多想一步,这样你能看得更远。
比如:遇到孩子对学业有抵触的问题。
第一种思维,找寻理由,逆向行动,不去管不想学的理由,找寻可以学的路径。
比如,她说累了,那就休息。带她找寻一种不累的方法,有个老师做了个视频,让孩子拿一支笔和拿一块砖比较,那个更累,毋庸置疑,孩子自己心里清楚。
比如,她说太难了,那就降低级别。因为自信都没了,如何学好?放到低级别赛段里,练两个来回,就能找到感觉,再进入高级版赛段,刚开始的有点不适应,慢慢地水涨船高,技术升级,又可以升级了。
挺像玩游戏一样,所以游戏玩玩没毛病,就是不能总活在游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用第二种思维,带她去最高级别的研究所,见见高人,看看天花板是什么,找到最高级别的“所以”,倒推前面的所以所以所以。
目前来看,解决我家妞的学业抵触的问题,我确实用上了这两种思维,其他呢?
工作、婚姻的为题,都可以联合使用这两种思维,不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还是要因地制宜,因事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