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记录事情发明了文字,把文字刻在树叶、骨头、竹子上.......继而印到纸上,如今又录制到各种电子产品上。简单的记事文字也早已经衍变成了内容包罗万象、内涵富轹万古的书籍。
数千年来,人类把历程、经历、情感、思考、经验等等都记录在书里,如同最原始的矿藏,经过岁月的不断凝练,形成粒粒珠玑的矿产。书,是古今中外无数智者的智慧精华。所以胡适曾说:书是人类文化遗产,读书便是接受这笔庞大丰富的遗产;读书常常是人们思想材料的来源,可以借此解决很多困难。
爱读书与不爱读书的人,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与表现:
不爱读书的人,有人停留在自己的灵魂里”憨“睡,抱怨周围黑暗、哀叹活着太累。总是愁苦地想:为什么人早晚得死,可还要拼命活着?为了满足皮囊的存在,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事糊口。有人为了名和利疲于奔命,然而当名利到手之时,也是内心深处痛苦到访之时:因为感觉生活没有了目标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因为,说出去了会被叫做”矫情“,不说出去,是压在心里总想喷发的火山,当心某一天会灼伤自己。
没有书籍滋养的生命,是减法:智慧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递减,就像婴儿手里的旧书,撕一页少一页;也是加法:增加的只是,空虚的心里遍满的野草;
没有书籍陪伴的成长,是下沉:颜值顺行、能力逆行。二者的互动还会越来越肆虐,某一天忽然猛醒:发现周围的人都跑到了山顶,而自己却依然蜷缩在山脚,从没欣赏过一道美丽的风景;甚至沉落到社会人伦的底线,破坏规则的结果终是毁了自己。
爱读书的人,他们或许头上没有令人艳羡的光环,但却常常表现的恬淡、自信、从容。书,是他们的世界;书,把他们托举到世界之上看清了世界,悟了生命的本真。因而他们安住于自己的灵魂,体味着内心的充盈与美好;他们可以与世间的古往今来、所有生命对话,他们能辨识所有不美好里的美好,所以他们的言行,只愿意听从”让万物美好“的命令驱动。·
好的书,是珍贵的宝藏,原本是要被人人迷恋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有人一辈子也没好好度过几本书,谈书脑涨;有人如饥似渴,把读书当做不能缺少的生活资粮。
因为要获取这笔丰富的”遗产“,需要首先把心置于静寂的一域里,让所有的欲望蛰伏,潜心品尝书里的幽香。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降服天性里的欲望,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挟持并顺从了它。本能的欲望就像最贴身却又妖邪的侍从,随生命同来,看似时时处处维护着你的需求,实则总是引着你走进迷途,又令你欲罢不能。
如何才能不做本能欲望的俘虏?唯有尽早读书。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很早就爱读书、一生与书相伴者, 读书早已成习惯,慢慢的,他们把自己也变成了宝藏。
生命的架构,无非肉体+灵魂。浸染书香,会让肉体皮囊增色、从那些闪动着智慧的眼睛里,能看到那里的灵魂宫殿富丽堂皇; 有些人,常常被人们用书卷气、知性美来形容,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缓缓释放的美,难以描述,却会直抵心底,再高超的整容术也无法整出的美,是气质。这是书籍的精华不断渗透进生命里,慢慢绽放的花蕾,带着无言的馨香.....
有人说,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人说:身心合一才是真正的幸福;
读书,会让浮躁的心安宁、让身服从于心的召唤。身心合一,是生活给予读书者最美妙的褒奖。
其实,生活一直在悄悄奖励着爱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