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知乎@刘飞 老师的回答中,幸运的知道了这个神奇的微信公众号:给产品经理讲技术(微信直接搜索文字即可找到)。
刘飞老师说的很对,产品经理不需要会技术,但需要知道自己负责那块产品的技术实现逻辑,关键在于懂什么样的技术,少给软件工程师挖坑。
我还没入行怎么办?那就挑一些我认为以后可能用得到的文章做笔记学习吧,比如今天先来一个:
1《整天看用户埋点数据,知道数据是咋来的吗?》
KEY-VALUE形式
KEY-VALUE的形式主要用来统计简单计数类上报,如 按钮的点击次数、某个选项的值等,KEY用来区分不同的事件,VALUE代表事件发生的次数,状态值等,数据组合的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件或者状态需要多种属性描述的场景,比如下载成功事件,描述这个事件的数据组合可能包括对应的下载地址,下载渠道来源,下载耗时等信息。
1所谓埋点
就是在正常功能逻辑中添加统计逻辑。
2上报
并不是每统计到一次事件或者状态就会发起数据上报,统计的数据会暂时存储在内存或磁盘上,在合适的实际才会批量上报,这样做是因为需要考虑与服务器多次建立连接的性能损耗和流量问题。
除了统计时间之外,还会将标识用户的iD一并上报,后续用于计算用户相关的数据如日常用户和留存率等。
3后台记录日志
数据上报服务器后,会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中。一般来说,非强实时性的数据上报服务器后,并不会立即参与计算,获得最终的统计结果。需要等到服务器负载较低的时间段利用预先配置的计划任务进行离线处理,这样可以省钱。
4计算&入库
报表中展示的数据,并不是客户端上报的原始数据,都是后期计算出来的。
当数据仓库工具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后,计划任务会将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也就是入库的过程。入库后的数据才能与前端对接,组成报表展示系统。
5展示
当数据入库后,报表的展示就水到渠成了。报表系统通过前端页面用户的输入获取查询条件,然后通过后台数据库查询获得结果,在前端展示出来。
2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pm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