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学习就在你的背后哩~
【态度篇】
1.学习不应该等待
小伙伴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场景一,“诶,感觉好乱啊。不行,为了保持专注,我得把收拾一下,要干干净净哒!”
场景二,“嗯……下个小时在学吧,整点好计算……再等等,现在状态不是很好,明天学吧”
场景三,“红笔呢?哦,在这啊!格尺呢?啊啊,在那里。笔记本好像在书包里吧,去取去取。好累啊,看看时间,一个小时了,休息一会……今天学这么长时间,明天再学吧”
建议:将一切准备工作,提前做好。例如,将书桌收拾干净,将学习用品提前备齐,想起学习时立刻就去做。
2.学习先苦后甜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是人之常情,我们大多不愿走出我们的舒适圈。
场景一,“下周考试,先学语文吧,这个好背。先学政治吧,这个我基础好,分拿的高。数学?不行,我基础太差了,实在来不及了!这次算了,下次好好准备”
场景二,“学这课,太浪费时间了,效率还低。我先学简单的,进入状态!”
后来,你不会的还是不会。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偏科现象。
对此,我的建议是给自己一个推力,逼自己从困难处入手。你拖延只是因为恐惧,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
想到学习,立刻就去,敢于从最弱的地方开始。
不要逃避问题,问题就在那里,你避着它,它迟早有一天会亲自登门拜访。不如主动出击,搞定它。
【方法篇】
1.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方案一,上午语文,中午数学,晚上英语
方案二,上午语文背《兰亭序》,写练习册,中午数学改错,预习下节课,晚上,英语,写作业,背单词。
方案三,6点起床,6点—6点半洗漱吃饭,6点半背《兰亭序》,7点—8点写练习册……
看完这些,你们觉得哪个方案更好呢?
我个人建议第二种方案,为什么呢?
方案一,太笼统。会出现时间失衡现象。例如,背一个课文用一上午,4套数学卷子只用一下午,你吃得消吗?
方案三,太满了。不要高估自己,你不是机器人,一个环节当误时间,剩下的任务一起往后拖。不仅影响心情,还严重降低效率。
方案二,你会产生一种自由的感觉,赶紧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全是我的。全部完成后,你还会有种动力慢慢的感觉,甚至摩拳擦掌准备再多做点。
2.重视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高考,试题永远比平时练习还简单。考试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简单题,俗称基础题。黑马是什么?黑马就是你把基础练好了。
3.应用!运用!
会背公式?考前只背公式?
不不不,你还需要会运用。
考前应该找出典型题来试着套公式,降低考试时出现“这个数值代表啥呀⊙∀⊙?”的概率。
4.学习应该听音乐吗?
你可以这么问自己“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会给你放音乐吗?”
简单易懂吧?这适用于大部分人专注学习。
但如果你能通过音乐回忆起当初背的题,或者听音乐学习的习惯根深蒂固,那么我建议你保留习惯。
5.跟着老师走
“老师讲的我听不懂,我自学吧”这种焦虑的感觉,我很理解。
首先,老师之所以是老师,因为他经验丰富,他知道学生对哪些东西不会。他会用简单的方法,一语道破你迷惑的地方。其次,自学嘛,课后回家你也可以自学呀。最后,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以上,是我对应试考试学习的看法。其实,学习是一种过程,学习能力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渴望,是一种吸收新知识储存在体内的力量。学无止境,不论年龄,不论身份,学习是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