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红楼梦》
宝钗嫁时,就是黛玉死时。
香魂一屡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我没哭,却松了口气。该还得已然还净,不必再纠绊俗世,走得风流洒脱,如此才可成就那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才是完整的林黛玉。
之前,我还一直认为,这本书到林黛玉死掉就应该结束了,再也不想看下面的内容。现在我却在叹惜之余,迫不及待的翻到下一页。
任何一个生物在痴迷一件东西或着一个事物一个人,都是有理由的。
《红楼梦》我读了几十遍,从未感觉无趣厌倦。每一遍,都有新的感觉,所有的悲欢喜乐都在改变。它可能随着你的情绪,你的生活,你的年龄在不断变化,你每次都在接受不同的灵魂洗礼,这才是一本书真正的魅力所在。
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直到现在也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有一次我跟他提,“我不待见林黛玉,讨厌她的孤傲决绝,我只喜欢她的诗——”
他突然打断我,告诉我那是曹雪芹的诗而不是林黛玉的。
我一惊,霎时沉寞。无趣极了,我就像只贝壳可笑的插在这片悲凉的沙漠上,原来我是自己的知己。
从那之后,再没敢对人提起这个话题。
很多很多很多人,读,也看《红楼梦》。
顺其不自然,就会出现“一群”,用他们肤浅的智慧,粗俗的内心,像瘟疫一样的蔓延他们的所谓独到的见解。
能清楚的认识and记住一个东西很不容易,比如你最沾沾自喜并且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也许鄙陋,不堪。
我记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我也想说,你的独木桥再宽,也不会成为别人的阳关道。
铁了心的想让宝玉往所谓“正路”走的,世间这大多数人选的路,真的就是对的路吗?为什么我的正路不是有我自己来决定,而是要你们觉得好的,这样才叫好?
真不懂你们,不懂蘅芜女子。
圆滑贤德又怎样,金玉良缘又怎样,宝玉的心思早已随他的林妹妹而去了。
早春不懂盛夏,于是只能发生浅浅淡淡的绿。
也许宝玉谁都不爱,他爱的只是自由,不管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只是想要找一方无拘束的空间。
只是,他决定爱自己,就注定要辜负所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