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八佾篇第三则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此篇论仁与礼乐。

孔子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心,礼对他而言又如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心,乐对他而言又如何呢?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包涵意义极广。“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仁,个体对世界所怀的一种态度,其核心哲学在于“天地万物之一体为仁”,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没有个体是孤立存在的。故仁心者,对世界怀着温情和敬意。

而礼乐作为儒家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是仁心的一种外延,体用之关系。故孔子讲,仁是根本,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上的礼乐。

这种礼乐又如何呢?

正如如今许多人知道如何举止,也颇有礼,但往往缺乏对世界充满温情和敬意,这样的人虽知如何洒扫应对,但是却是冷漠如冰,让人感受不到温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