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一副对联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几多?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之所以写下副对联儿,是因为发生过这样一个事的儿。

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游玩时,去拜见方丈。

方丈看到郑板桥衣着简朴,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俗客,很平淡的接待他,说:“坐”,又对身边的小和尚喊“茶”。

方丈和郑板桥谈了几句后,感觉此人谈吐非凡,就把郑板桥引进了厢房,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敬茶”。

又过了一会儿,方丈得知来人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急忙又把郑板桥带进了清洁优雅的方丈室,礼貌又客气地说:“请上座”,然后转身又给小和尚说:“敬香茶”。

郑板桥要走的时候,方丈要他留下墨宝,郑板桥想了想,就写下了上面的那副对联,让方丈羞愧难当。

事儿未必是真的,但事儿揭示的道理给了我们提示和警示。

平常心

尊重每一个陌生人,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最起码的礼貌。

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人,就不会出现故事中的难堪。

如果我是郑板桥,我对接待不满,我也不会恶语相向,或者说故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身居高位或知道自己是名人时,什么时候也别太把自己太当回事,就对了。

作为方丈,态度没有必要前倨后恭,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是谁。

我想,方丈这样做,可能郑板桥还会想:“好一个看破世俗的方的,确实高人一等。”

世间的人千千万,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但对他人保持尊重,以平常心接待,是一个中国人该有的谦虚和胸怀。

心态很重要

面对别人的冒犯,没有必要针锋相对。

因为这样做,是把自己拉到了和他一样的档次。

宽容别人,不是放过了他人,而是饶恕了自己。

面对“势利眼”,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常态,自己可以没有“势利眼”,但不能规定别人也必须没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来规劝警戒自己就好。

不要戴有色眼镜

方丈前倨后恭的态度不对,当然这跟他没有第一时间认出对方的身份有关。

故事提醒我们:尊重别人,莫戴有色眼镜看人。

尽管人靠衣装马靠鞍,但不是所有人都靠衣装来显示自己。

尊重别人,即使给自己带不来好处,但也绝对不会有坏处,与“善虽未至,祸已远离”是一个道理。

气节很重要

凡事不要态度转变的太快,毕竟不知者无罪。

如果说因为对方身份的变化而态度发生变化,会让对方或旁观者感觉此人没有气节。

再碰上看不惯的人,难免会被羞辱。

接受&改变

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每个人都会根据你不同的身份地位,对你的态度也不同。

当自己没有本事的时候,接受它。有本事的时候,改变它。

结语

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不会随便给别人定位,也不允许(或漠视)别人给自己定位”比较好。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板桥 郑板桥,号板桥,名燮(xiè),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
    御猫_阅读 552评论 0 0
  • “合理就好”的理念使得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把握好分寸。谨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就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不肯轻易多...
    秋谷高兔阅读 1,123评论 1 4
  • 有个精通佛学的方丈,酷爱书画特别欣赏当时“扬州八怪"的作品。 一日郑板桥到镇江游览,来到庙门,方丈知他就是‘’扬州...
    科悦小罗阅读 737评论 2 7
  • 题联巧骂势利僧 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他的大名,谁人不知,可他穿着打扮,平平常常,很不引人注目。有一次,他...
    民间奇闻异事阅读 153评论 0 2
  • 谁都知道 ,“难得糊涂”与郑板桥有关 ,但又不甚了了;至于“一枝一叶总关情”,知道与郑板桥有关的可能要减一半;而真...
    金垛愚叟阅读 1,6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