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介绍一首诗,诗名《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密茨凯维支(1798-1855),波兰诗人和革命家,生于立陶宛的一个律师庭,1815年考入维尔诺大学。密茨凯维支所处的时代,波兰已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在大学时期,他参加了秘密小组,积极从事波兰复国运动。1823年,密茨凯维支被沙皇政府逮捕,第二年被放逐到俄国,1848年,密茨凯维支在罗马组织波兰军团,力图推翻奥地利的统治,但未获成功。1855年,密茨凯维支到君士坦丁堡,打算再次组织军队抗击俄国,但是不久因感染霍乱而病逝。
这首诗是孙用的译文。
流浪者之歌
密茨凯维支
在今年春天才开放花朵的树,
水在溪溪地流着,夜莺在唱着;
还有鸣虫的声音也那么悦耳;
在这长的日子不觉得欢乐?
无非是因为我的心孤零,混乱
我能同谁享受一路上的花朵?
在屋子的前面,在朦胧的黄昏,
有歌手们唱出了甜密的歌声;
六弦琴的音调和倦人的黑夜
又将寂寞的泪带给我的眼睛。
他们恋爱着,那些欢乐的歌者
他们唱着,为了那美丽的女人;
他们的歌声不能使我快乐,
我能同谁享受这和谐的乐音?
我的感触太多了,痛苦也太久
可是我依然回不了我的家乡。
我能对谁倾吐一下我的不平?
在寂静的坟里,我才停止流浪。
沉醉于它自己的浓郁的香气:
我只听天由命地束手地坐着,
对这在风中抖着的蜡烛注视,
有时,我在心头谱成了一支歌,
有时,我突然拿起了忧愁的笔
我有美的词句,有更美的思想;
我的感触多了,就不时地写作
我的灵魂像是寡妇,只有冤苦
我能献给谁呢,我的这样的歌?
我天天写下我的思想和词句,
为什么还缓和不了我的悲哀?
因为我的灵魂是年老的寡妇,
只有那许多孤儿们才能了解。
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和春天
暴风雨来了,晴朗的天会过去;
流浪者的忧愁却永远地驻留
因为他正是一个孤独的鳏夫。
密茨凯维支的作品多描写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表现革命青年和爱国志士为祖国的复兴和民族的富强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平等的向住和对于未来的美好信念。他的诗歌在优美的语言中灌注着激昂的热情,带给读者以高洁的感受和热烈的鼓舞。
1907年,鲁迅先生在向中国读者介绍密茨凯维支的时候曾高度评价他的诗说,“虽至今日,影呐波兰人之心者,力犹无限”。
密茨凯维支在这首诗中尽情地倾诉着自己流浪的悲惨,表达了浓重的愁苦和强烈的孤独。诗中首先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可是诗人却无法消受这悦人的春色,“我能同谁享受一路上的花朵”?诗人自己所有的,只是心情的孤零和混乱。那甜蜜的歌声,却“又将寂寞的泪带给我的眼睛”,“我能同就享受这和谐的乐音”?一切的欢乐都是别人的,自己只有那痛苦的感受,只有那永久的飘零。诗人叹,“可是我依然回不了我的家乡”,“在寂静的坟里,我才停止流浪”。这是诗人作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的宿命。“我能对谁倾吐一下我的不平?”诗人心中充满了苦痛,却又没有人能够倾听,于是只有用写作来倾诉,可是这也缓解不了诗人的悲哀,“流浪者的忧愁却永远地驻留,因为他正是个孤独的鳏夫。”
(注明:以上作者简介和诗歌赏析全部来自《最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