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加一个姐姐的大学生同学聚会,我那时因是一个高中生,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呆呆地傻坐着吃饭。她们的谈话传入我的耳朵,我听出了她们讨论的内容:如何在学校里谋得一定的“官位”?怎样快速获得赚钱的途径?某人学车怎样了?准备买车了吗?最后她们散场时,一学姐还不忘问一句姐姐:你打算什么时候学车?身边的朋友都学好车了,你要加快哦。
看多了今天的大学生,也就发现,这种个性,是一种“时代症”:读大学了,得赶快让自己“成熟”起来,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了。哪怕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在别人面前活出个面子来。
人们在经历过尔虞我诈、自欺欺人的社交疲倦后,才被逼变得“老成”,而现在年轻的大学生,却想着尽快变得“老成”,还装出一副成熟的面孔。
我特别喜欢一种人,哪怕到老,脸上始终洋溢者孩童般的天真。一个人在青春时代就变得功利,就向生活妥协,那以后的几十年里,他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呢?
曾看过简平的一篇文章《大人们什么都看不见》里写到:“令人多少有些伤感的是,孩提时光倏忽而去,天真烂漫的童心那么容易那么快速地便消逝了”。我怀疑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是否拥有成形的价值观。我曾与一位读大一的朋友逛书店,想起中学时,他可是那种满带正能量的励志人物。我在书店里找了一本周国平的书,他手捧着一本《三国演义》就准备去结账。我带着好奇心问他:“这本名著有点难读,你看得下去吗?”他的回答竟出乎我意料:“里面的计谋我要学一下,去到大学你就懂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像他一样在渐渐逃离童年,他们的价值体系里有多少功利的成份。我只能猜到的是,他们的某类朋友正向他们宣扬世俗的“知识”。
他们真是验证了《非诚勿扰》中主持人孟非的那句话:“我见过40岁的人有着20岁的心态,也叫过20岁的青年有着40岁的心态”。最近读过一段话:十岁时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时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时成长的是智慧。这句话说的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礼物,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些礼物呢?不是的。类似这些大学生,二十岁就想方设法去学习世故,心态上已变成一个老头。对于这些人,时光没有带给他们任何礼物,反而伤害了他们。
我记得蔡元培先生曾主张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他就任校长时就明确提出:“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现在的大学生,早已把他的教训忘在脑后,去装“老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