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看这部剧了。2011年看第一遍时十二岁。那个时候只是单纯的被剧情中若曦和四爷的感情以及整部剧都非常有历史的文艺范而吸引。我仍深深记得,最初的自己是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的,很多诗句也不懂,所以留下了非常轻的神秘感。于是每过几年想起来就会再去看一遍,一直到现在,又看了一遍。每一遍看完都久久走不出来。深陷剧情的辗转,人物的个性和心理,以及感情的纠纷。每看一遍都会更理解一些剧情,能懂得一些人物角色的心理,也会多发现一些小细节是为了传达什么。足以证明,这真的不是一部普通的清宫剧,它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情和哲理。以及这里面的演员都是极品,让人完全感觉,吴奇隆就是四爷本人,聪明智慧,风雅有度,懂得进退,满腹经纶,心有大悟。郑嘉颖就是八爷本人,温文尔雅却又阴险悲寂的模样演绎的人淋漓尽致。十三爷的潇洒不羁、十四爷的侠情仗义、以及十爷的天真烂漫都让人深深的印在脑海中。初次看时除了四爷之外最吸引我的便是十三爷,他就像天地间的最洒脱的一匹马,向往自由,不问权力富贵,只享良辰美景。袁弘带给十三爷的雅致与笑容我永远都忘不了。
接下来就是最生动的人物—若曦。刚看完这一遍我对若曦的感觉就是既心疼又觉得她是自己活该。太过捆绑自己,太过归咎于自己,以及太固执。看之前的几遍,我都觉得她深爱着四爷,但这一次,我才真的体会到,他对四爷的爱远不及四爷对她的。她的爱更像是对大家的爱,对一切与她有关系的人,她都倾尽全力保护。可是四爷登基后,最怕的也是这一点。最能给自己爱与安全感的人却偏偏去关爱大家,甚至包括和他对立的人。甚至可以说,若曦对四爷的爱也仅限于在他还是四爷的时候。当他成为雍正后,若曦每天都是恐惧、不解和怨恨。我没有再在若曦的眼睛里看到过爱恋和温情。她总希望或者说她总在欺骗自己,她的四爷即使当了皇帝也不会那么心狠手辣,但实际当然和她所期望的不一样,于是她恨,他怕。但是她却不去想一想身为一个皇帝的无可奈何。剧中有一个小细节就是:雍正经常拉着她的手说只有和你在一起才安心,我怕你离开等等,这个时候若曦的眼神里才会多一份怜悯,对,是怜悯,我感受不到爱。更多的是心疼,心疼他身为一个皇帝的无可奈何,但是也只是在雍正表达出来的那一刻,她才会去理解一下。这是让我最不能接受的,如果若曦足够爱雍正,即使雍正不三番五次的向她表明自己只有她一人可以信任,若曦也该明白,自己对于雍正来说有多重要,她的爱对于雍正来说又是多大的精神支撑。其实在雍正登基后,他们两个都再也没有过之前的快乐,唯一的就是雍正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若曦,拥有了天下。但他却感受不到,若曦对他逐渐递减的感情。直到后来的爆发。所以在这个时候,雍正真的让人心疼。真正爱一个人是应该像明慧对八爷那样的吧,纯正、明亮、有力度、有底气。这是整部剧里面最让人敬佩的爱情。若曦恰巧相反,他对雍正的爱后来都微微弱弱了,更别说给雍正安全感了。所以剧的后半部分我都在心疼雍正,我太理解他的那种恐惧不安,以及他对若曦的那份依赖和信任。那是他最后的支撑点啊,却还是失去了。而若曦最后写的那封信才是若曦对老四仅存的一点爱意吧,分开之后,有了思念才有了爱吧。细细想来,好像若曦只适合在没有什么苦难的时候爱人,在有困境和苦难中她更愿意去做好一个朋友的角色,却做不好爱人的角色。她既帮这个又帮那个,却独独忽略了本该自己去爱和守护的人。
我很想谈一下雍正。四爷,的确是众多皇子中最优秀的一个。现在雍正是篡位的谣言已经被证实了,但是大中午回了好多年。不知道作者写篡位是为了丰富小说剧情,还是也认为雍正是篡位,都无所谓了。这部小说是成功的就足够了,而且桐华真的是位很棒的作家。我想说的是,在雍正篡位没有被澄清之前,我依然不认为他篡位是错的。因为他配,他配当这个皇帝。为什么八爷也同样优秀,温文尔雅、胸有谋略、众臣簇拥,但却成不了皇帝,因为他相比四爷缺的是一份胸怀和大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赤子之心。他的内心因从小的成长环境已经变得不够澄澈了,其实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康熙不把皇位传给他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份低微、他拉拢众臣吗?当然不是,康熙面对着他的一众皇子难道连最起码的识人都做不到吗?他当然看得出来老八憋着一股气,而这股气会使他成不了一个大气之人,当然也就做不了一个好皇帝,再加上雍正不喜欢他,他想当皇帝更是不可能了。康熙当然也看得出四爷的野心,但是四爷不一样,康熙作为一名父亲看得出这位儿子的与众不同,在剧中的后半部分提到过,他和四爷的母亲说有时候我在想老四如此沉么寡言的性格是因为你对她太过严厉。是的,四爷有这位母亲相当于没有一样,从未受过待见,乌雅氏只认十四一个儿子,而十四这个亲弟弟却是个八爷党。所以雍正也不比八爷幸运到哪去。在若曦出现之前,四爷唯一的光就是十三爷。其实说到这里,就已经可以感觉到有一种人以群分的感觉,十三爷这样清风一样的男子为何独独跟四爷,因为他们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内心都是明亮的。而再看下八爷党的人,也都有八爷的特质吧。剧中对四爷有一个很特别的描写,可能不喜欢诗词文学的人不会太过注意和分析其背后想表达的内涵。那就是四爷喜欢王维的诗。王维,众所周知,田园诗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出名的诗句是我们从小就背的。如果有观众对于王维有些了解,一定会发现,雍正从某些角度来说,真的很像王维。王维写很多田园诗,但王维不是陶渊明,隐居于山水之间忘乎尘世喧嚣、远离时事政治。王维虽居于园林,但他关心着国家时政,关心着百姓疾苦。他是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在得知张九龄出任宰相时,它就立马写信表达出自己愿意追随他为国家效力的愿望。四爷也是如此,剧中有一个场景我一直念念不忘。四爷带若曦去乘船赏荷时,若曦问:四爷经常来这吗?四爷说没有。若曦很不解问为什么只是偶尔来这里,四爷回答的那句话:“沉迷于旖旎风光,只会失了心智”。我第一次看剧时对不太能理解但能感觉到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后来多年反复理解,慢慢的我才真正的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其实就像我们暑假去度假,假期结束不想去工作学习表达的是一个道理。大自然的风光是真的可以让人沉醉的,可以让人忘记世间的繁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古代人隐居的原因,隐着隐着就真的出不来了,因为沉醉了。四爷是有多通透和睿智,他记得自己的梦想,他想要去努力奋斗,所以他自律,只是偶尔看下美丽的风光,不要忘乎所以。我内心除了喜欢还有崇拜。这些小细节的安排都无微不至的刻画着雍正这个角色,刻画着他的个性、态度、心态、三观。这也是为什么说这部剧质量高的原因,现在的很多电视剧,这种小细节都不会太在意,可能就直接切掉了或者不拍,一个剧也就没有背后的文化和内涵了。还有就是十三爷被幽禁后,他也不再参与朝政大事,回去种田了,后来康熙得知他种田还特意去了他府里去赏花、吃糕点。他们还探讨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叶”。其实在这个时候,四爷基本上就成功了。剧中康熙只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他看到了四爷的孝心,但在此同时,其实康熙也清楚的看到了四爷身上的一些独有的特质,他当然看得出四爷是有野心的,但是他也看得到四爷不同于其他皇子的激进、讨好、虚伪以及单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想成为皇帝的心。他看到了四爷的可进可退,看到了四爷的懂大局识大体,也看到了四爷对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的真心实意。是的,大家同样是在争夺皇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是皇子,人人都想做上那个位子,但最重要的是你想要做上位子的心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有多大一部分你是真正关心国家未来的。作为一个时代的最高领导人,他在选下一代领导人的时候,最关心的就应该是这个,不是吗?还有一点就是,康熙看到了雍正的勤奋和积极的一面,而八爷身上多体现的却是阴暗的一面,这就牵扯到个人价值观的问题了。作为一个父亲,肯定喜欢三观正的儿子,其实康熙在对雍正母亲说他对雍正太严厉时,责怪乌雅氏的同时是心疼雍正的,心疼他的儿子如此沉默寡言却仍有阳光向上的力量。
当然除了这些,我个人欣赏雍正的这种气质和风度,吴奇隆也简直就是本性出演,把雍正不温不火,懂进退、看事情的通透、以及他的博学多才演绎的淋漓尽致,自吴奇隆后,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在我心中更向雍正。吴奇隆和雍正很像,他的娱乐圈生涯也一直没有说大红大紫,但在娱乐圈确是榜上有名,他本人的性格也像雍正沉稳从容。当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还不是很明白,随着慢慢长大,反复读这首诗,看这部剧时,才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心态啊。人生遭遇滑铁卢,一不激烈反抗、二不消沉堕落,而是放宽心态,坐看云卷云舒。人生只是行到水穷处了,又有什么关系呢,适当的放空自己反而是更好的蓄势待发。我喜欢这种心态,既不会和命运过不去,也不会和自己过不去,遇到挫折时就该有这样的心态。人只有静下来,其实才能够有真正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这样的四爷不做皇帝,试问哪一个更配。
接下来我想谈下八爷。最初看剧时,不喜欢八爷,更接受不了若曦和她的那段感情。后来几年每次翻看的时候,一到他们两个在一起的那几集,我就跳过。但这几次看,我慢慢能接受了。这次看完这部剧,是有点心疼八爷的。三段感情皆爱而不得。把最真的感情给了若兰,若兰却到死都不愿做他的妻子,以一封休书结束。最爱他的明慧他却没有珍惜,最后为他而死也以一封休书结束。喜欢上若曦,但却还是选择了皇位。其实在若曦给他这个选择的时侯,我是心疼他的。他努力准备这么多年,步步为营,就是为了做上那个位置,真心假意也罢,这是一个人多年的梦想啊。我知道梦想的力量,知道渴望的感觉,它不是爱就随便能取代的,即使取而代之,也是一辈子的遗憾和痛苦。而若曦为了救他想他放弃,他是想破脑袋也不能理解啊,他一直努力准备着,从未觉得自己会失败,当然不能理解若曦作为一个已知者是在救他。所以剧中他紧皱着眉头翻着泪光问若曦她和皇位有什么冲突时,我内心是能够感受到那种完全不能理解若曦但又害怕若曦离开自己的感受。换作是我,我也不会选择若曦,我也不会想明白若曦为什么要自己放弃皇位。我唯一感受到的就是若曦不相信我可以。后来他又问若曦为什么不选择陪他共同面对时,我内心隐隐作痛。自己爱的人却没有勇气陪自己前行。以及到最后,他砸断那块凤血玉镯时颤抖的手满眼的泪和颤颤的嘴角,我内心真的为八爷感到心痛。我觉得无论是皇位的失败还是爱情的失败,都和他的性格和三观有关,他虽温文尔雅,但也阴狠计较,内心被皇位所占满,没有一些能够调节的,正向的,除皇位之外的东西,这是赤子之心的丢失。剧中后来他去向雍正说他和若曦的那段感情时,表面上是为了激怒雍正,好让若曦出宫,难道真的仅仅是这样吗?难道他就没有自己的私心吗,他是有的,他本就是个有很多私心的人。他就是要雍正知道在若曦这里,雍正和他一样都是失败者,他就是要让雍正也体会到爱而不得的心痛。事实证明他达到目的了,雍正的内心是崩溃的。看到这我恨这样的八爷,但却又能理解。而若曦却只是单纯觉得八爷在帮她。往往这样性格的人都难成大事,所以人千万不要活成这样的性格,你可以追名逐利,但你也热爱生活和艺术,这些可以调节人的身心,以至于人在遇到一些困难时不会过于悲愤和固执,不至于养成满心计较从而阴暗的人格。学会调节自己,积极向上是很重要的。八爷的失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后我想说,这部剧十年以来,都没有可以超越的一部清宫剧。无论从演员、剧情、文化价值等各方面讲,步步惊心都是无比经典和良心的。十年,我反复看这么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能深挖一层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每一遍都能看出之前没有看出的小细节,每看一遍,心痛一遍;每看到结尾,泪如泉涌。这样的剧,是可以让人成长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