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原生家庭决定你,未来的一切,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些人曾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父母的夸赞就变得无比自卑没有安全感。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为他的父母,他的父亲不认可,拼尽半生,去去完成一个努力。
有些人因为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长大后不相信婚姻。
有些人从小懂事惯了,长大后反而在职场中处处受挫,被人欺负,四处讨好。
有些人从小是单亲家庭缺失很多的爱,导致长大后一直很自卑,没有安全感。
你的人生总归有许多许多因素,都能归咎于原生家庭。但这里我想说其实你的痛苦你的失败,根本还是由于你自己。改变的钥匙,一直在你手里。
最近大火的《都挺好》,就在讲述中国式家庭,苏家的三女儿是一个被家里人嫌弃的女孩子,早早脱离了家庭,出来谋生。她接触到的,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最大的恶意,被家里人嫌弃,被家里人轻视。
最后的她却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出来打工。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白领精英。
知乎上有个故事:
女孩从小就特听话。
中学时,她有个关系特好的女生朋友,在她最痛苦时给了她很多爱。
但她妈嫌弃她好朋友学习成绩差,就让她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不再来往了。
她留长发是心思不正,没放在学习上。
穿吊带裙,是有可能是在谈恋爱,穿给喜欢的男生看的。
后来她发现,自己好看的裙子,全被她妈扔了。
她妈偷看她的日记后说,“你就是整天想些乱七八糟,才成绩这么差。”
总之,所有与学习无关的,通通是妖魔鬼怪。
她去了离家几千公里的大学后发现,自己交朋友,不懂任何社交技能。
做什么事情,总是唯唯诺诺,很不自信。
谈恋爱很小心翼翼,又敏感喜欢多想,完全不懂怎么跟男友相处,又常常想母亲一样有控制欲和不安全感,总是搞得一团糟。
后来这个女孩,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她参加各种社团锻炼自己,做项目。大二就去全球第一传媒公司实习。
大三修完所有学分,自己打工穷游世界。
毕业之后,她坚决不按她妈想法回老家,不考公务员。还交了小自己 3 岁男友。
因为工作经验强大,一毕业就找到自己喜欢的,工资一万多的工作。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被原生家庭困住的人,还是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变得更好,成为更优秀的人。
曾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孕妇,表达着自己的担心,说着:
我看了很多佛洛依德和原生家庭的书。因为很多人都说自己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也很怕给孩子带来什么身心上的创伤和缺陷。
后来我想到:这对父母多么不公平!
孩子能看到父母照顾自己和家庭的辛苦,长大后却总是关注不好的方面,把自己的一些缺陷归咎于原生家庭。
父母在面对孩子关于原生家庭的控诉时,面对自己痛苦的孩子,却又常常心里更加愧疚难过。但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100分的父母很难做到,完美的原生家庭也并不存在。
就像李荣浩的《爸爸妈妈》歌词里写的: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多不少,足够我在这世界流浪,足够我生活。
爸爸妈妈给的这不多不少,也已经是他们力所能及,费劲力气才能达到的程度了。
长大后的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和摆脱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原生家庭的唯一作用,是让我们更加了解自身,却不应该成为自己失败的理由借口和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