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阴转小雨
文|余音东上
01
前些日子,我改变了自己对于辩论的想法,转换了思维,我在想,不是决定每天写点东西吗,干嘛抵触辩论,看辩论视频,和队友讨论问题,都可以找到可写的素材啊。我还为自己开始学会转变思维而高兴。
但是昨天,我遇见了云木。这个生于99年初春的姑娘,让我很是喜欢。喜欢她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温度,也喜欢她那颗有趣潇洒可爱的灵魂。她已经靠写作月入三四千了,把自己的未来抓在手心。说实话,我很佩服。
在看到她在文中提到自己因为写作放弃辩论时,我突然眼前一亮,感觉心离她更近了些。原来她也是个打辩论的小朋友啊。和我一样。不同的是,她是明白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敢于取舍,便走得干脆。
而我,是因为在辩论上的挫折才想离开辩论,如果我辩论打得好,现在应该会在辩论的路上死磕下去,哪怕遇到了瓶颈期。
02
写到这里,想起怀左同学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总是做得比身边人好,那你对这件事情是不可能没有兴趣的。
人往往在拿不感兴趣当借口,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喜欢那种失败的感觉。联想起自身,真觉得是大实话。
初高中时,我刚接触英语就比那些有英语底子的同学学得好,英语成绩是数一数二的那种,所以学英语一直很有劲头。
上大学后,身边优秀的人多了起来,有些口语说得贼像外国人,有些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有些是阅读大神。
我想我潜意识里做过比较,像突然有了落差感,自己不是最厉害的那个。渐渐地也就懈怠了,在最应该好好学知识学专业的年纪。
对于辩论也是如此啊。
我其实不想承认自己对辩论是有心无力,这样似乎显得有些无能。
可是还是要承认,瞒不了自己,也抵不过事实。身边总有人说,我觉得你辩论打得还挺好,你很有想法,我也很羡慕你这种有目标而充实的生活。
这么说的人,有队外的同学,也有队友。我很感激他们,没有他们我走不到现在,可是在他们鼓励下的那种坚持,对我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03
也许该及时止损吧?进大学前,给自己定的方向是双语,我要学精英语,我要掌握写作。走着走着,就跑偏了,在辩论上磕磕绊绊了一年半时间。
期间有少许成就,但似乎更多的是求而不得的痛苦。我是比一般人擅长写辩稿没错,可是观点不都是别人给的么。
说跑偏也许不太客观,因为似乎也是为了大方向——变得深刻点。我知道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目标和生活方式,或深刻或简单。
我恰恰是希望自己思想深刻,活得简单。但是,很多时候,拎不清自己和事情,也许活得简单,思想却很是肤浅。
这一点,在辩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讨论辩题时,眼界很狭窄,思维很局限,所以只能听着队友讨论,偶尔反驳几句,偶尔也能获得启发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等着队友给我灌输观点,最后自己查查资料。
我似乎天生拥有一种拼凑文字和在两种事物间进行联系的能力,网上东西很多,复制粘贴组合一下,辩稿倒也能让大家满意。大家都说我辩稿写得不错,包括我最喜欢的一个热爱文学的学姐。
我很感激这些肯定。
但是我也没办法忽视自己头脑中观点匮乏的事实,没办法忘记在讨论时自己没有看法可发表的无措和不安,没办法接受队友在一旁讨论得正欢,我却觉得热闹都是他们的孤独感。
其实每次打辩论都不是那么开心对吗,我不喜欢那个明明认可队友观点却要故意反驳来维护自己不合理观点的自己,明显是没底气不能接受挑战的故意嘴硬;不喜欢那个因为自己没啥想法而沉默或是带着情绪的自己。有时候讨论到一半就想走人,不愿合作,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察觉到我这些小情绪。
场上的自己,永远是那个话最少的人,不敢说话,怕给队友挖坑,听到对方的反驳不能马上回击。
04
也许是时候想想,也许那不是自己该走的路呢,有些人就是不适应场上的快节奏,有些人就是对反驳不敏感,有些人就是胆小着对自己说的话从来没有底气。
我虽然自卑,但我也很傲,也许是自尊心强,也许是有语言洁癖。一秒就能想到的普通观点不屑于说,垃圾的对讨论无用的废话懒得开口,恼人的是深刻新奇的观点我又说不出来。还是因为自己实力不够强吧。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打辩论的初心,是想借由辩论敦促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稍微深刻点的人。表达,倒是其次。在口头上,我似乎没有那么强的表达欲,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失语症。
可是,辩论其实并没有让我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被辩论牵绊的2018,我看的书屈指可数,思考的问题也很少。
关键是最近发现,那个变得深刻的大方向,其实不一定要借由辩论去前进,写作是更适合我的方式。
我曾期待辩论给我压力去读书,但是现在发现读书更应该是一种爱好,爱好能比压力带来更大的动力。
没打辩论前,有时确实觉得书看不下去,是因为自己看过就看过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当然也没有留下痕迹的习惯,因此自然也看不到思维的升级,不知道自己多了哪些认知。慢慢地,觉得读书的意义不大,觉得自己没那么爱阅读。
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每读一本书的所思所想所收获都是该去记录的。只有输入,显得停滞;只有输出,又显匮乏。对我而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方式才最适合。
05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好像是云木说的,大学看起来有四年,其实只有两年。
到了大三,就像被推入了社会的洪流,哪管你是否准备好,职业规划是否清晰。
可惜的是,很多人大一大二只顾着玩乐,无心学习,没有认清楚自己,没找到自己喜欢又合适的方向,更没有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好的两年,能做出巨变的两年,单是挥霍了。我自己也是这样,好在我现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还有半年的时间可以把握。
自己想走的路和别人不一样,无意于加入考研的大军,那么早是时候规划自己的未来,为未来职业打好基础了。
虽是放弃曾经爱过的辩论有些可惜,虽是从队伍里脱身而出有些不负责任,但我还是很相信我的队友们,没有我,辩论队在他们手里照样可以传承得出色,毕竟我本来就未出过很大力。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及时止损,如果说加入辩论是条弯路,我倒宁愿相信所有的弯路都是有意义的。
我似乎还是有些不舍得,可是往往是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要,对我而言就是什么都得不到。我没那么优秀,没有办法都协调好。
况且,这一年半都没怎么读过书,包括专业书和课外书,其实离曾经所想的差很远了呢。都只剩半年了,只能好好把握。
我没有gap year让自己探索和静心阅读,只能早点把自己探索明白,早点趁着这大好时光多去图书馆坐坐。
我开始做梦了,但不再是关于辩论。
感谢曾爱过辩论的自己,虽然在爱时没有那么舍得去爱,患得患失,不曾好好享受。
如果说现在还有点舍不得,应该不是舍不得辩论,毕竟好久没把心思放在辩论上了,我舍不得的是曾经的投入和付出,是那个曾经视辩论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的自己。或许,还带有一点不甘心,毕竟缺失了一场有着酣畅淋漓的体验感的比赛。
若日后还不能放下这份不甘心,毕业时再拾起吧,到那时,希望你已经把英语学到了身边人望尘莫及的高度,也通过写作和阅读让自己稍微深刻了点。
向前有梦,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