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负责的栏目,有同事做了个策划,有关校园暴力的。调查很充分,但不想过多分析,只是找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聊一聊,自己参与过的校园欺凌。
采访对象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已经工作了的,年龄幅度从九岁到二十六岁,男生女生也都有。
以前,从新闻报道中或者影视剧中看到的校园欺凌,总想着这些打人的孩子一定是没有教育好,或是性格有问题,或是叛逆期;偶尔也会疑问,那些被打的孩子为何不反抗?
经历过校园欺凌者的心里话到底是啥样?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
这一次,调查对象说的那些案例并不是特别极端,大多为同学间吵吵闹闹,群架,或者是欺负弱小同学。但看到他们所说的“约架”原因,我有些实在意外。
小学版——芝麻小事“很严重”
三个男孩,在课间买了一包辣条,说好了每人几根,可其中一人偏偏最后要多吃一根。另外的小男孩心中觉得,这是没出息的表现,没有信用的做法,心中升起的小学版本的责任感,觉得就得教训他的不讲信用。
班里一个女孩儿因为爱给老师打小报告,其他女孩子便结伴与之对立,不仅往她身后贴纸条,遇见还会起哄,甚至在网络上扣扣空间里留言恐吓。
一个男生说,因为被班里的一个“嘴欠'的同学起了外号,他还号召大家都叫外号,气不过,就揍了他一拳。于是,一场教室争斗又开始了。
中学版——少年时代的爱情“不容侵犯”
中学版的故事没有小学版那种无厘头,起外号、吃东西这种,他们会选择高冷地不搭理。不过他们心中有一些更值得理论的事情。那便是他们懵懂的爱情。
有男生说自己早恋,发现隔壁班的一个男生喜欢自己得女朋友,还偷偷送礼物。于是叫上哥们儿,把隔壁男生堵在操场,吓唬了一番。
女孩子为了爱情也是非常勇敢。有女生说,班里女孩子有两大派,一派的一个女孩子爱上一个“白衣少年”,而这少年偏偏是另一派一个女孩的男朋友。于是两派姑娘相约操场,恨恨地看着彼此,这一场,可谓为了少年,为了姐妹。
年少时的爱情青涩懵懂,却有不少人要过得轰轰烈烈。同学间由于所谓爱情起了争端的的有很多,还上着中学的男孩说“搁哪个男的心里好受?”而有过相同经历的,现在已经毕业了的人回忆当年时,却忍不住笑着说,想想那时候挺好笑的。
群架——多数是跟风
有一个男生回忆说,中学时候曾被外校一个哥们儿叫过去“约架”。一群人堵了一个学习很好的男生,“可能是因为说话惹着了”。最后,那个被打男生的手指好像被打断了。时隔多年,这个男生说,虽然当时自己只负责看自行车,但还是后悔。
也有人回忆说,小学时候一直欺负班里一个个子矮的同学,遇见就欺负,没有原因,就是一群人看着不顺眼,自己也有跟风的嫌疑。
不少人参与群架,其实并不清楚到底为什么打,有的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约”。这些少年之所以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哥们义气”自愿要去,一方面是,受人所托,充充场面。但不少次,一些纯粹充场面打酱油的人,却最后成为了“伤人者”,或者“受伤者”。
而一次约架,可能让人受伤,也可能让人受到惩处,有些少年的一生,便被突然影响和改变了。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多发生在中小学,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中,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发生这些同学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而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一直以为,校园欺凌的参与者,一定会是家庭教育完全不合格的,性格发展特别差的孩子,而看了这组调查,我发现,其实有些事后连孩子们自己都觉得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却让他们犯下错误。因此,学校、家长和社会,在对待未成年人得教育上,必须从小处着手,惩戒校园欺凌也不能只去惩处那些打错,而应该从避免小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