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我都想写点东西出来,今年也不例外,应景嘛,冬至到了,意味着这一年就要结束了,白昼也夜晚反转,天亮得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也不再那么早早的到来,冬天就要结束,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春夏秋冬,一个季节轮回,这不就是一个循环么,季节在循环,生物在循环,时间在循环,社会在循环,万物皆循环。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宇宙起源开始,现代天文观测证明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8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起初,无空间、时间,未知原因,空间开始暴涨式出现,振动使得物质诞生,大爆炸使空间扩张,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我们认识的宇宙在这个空间中,即你所看的见或者认识到的宇宙,而黑洞是由这个空间中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
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测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传播速度极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
在黑洞的周围,是一个无法侦测的事件视界,标志着无法返回的临界点,而在黑洞中心有一个密度趋近于无限的奇点。
黑洞吞噬着周围的行星,最终这个宇宙将消灭。另外一个宇宙即将产生,或者已经存在,他们通过虫洞时刻保持着联系。这是一个宇宙大循环,也叫宇宙的呼吸。
那什么是小循环呢,行星上面的社会,生物,气候无不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消亡,再产生的一个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产生墒增,什么是墒增呢,大家可以问度娘,为了让大家快速明白,我就直接拷贝过来,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
统计学定义: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
所以一个小循环会有墒增, 生物的进化,智人的进化,社会的进化,气候的变化,墒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形态就结束了,会产生一个新的形态。
1859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发表《物种起源》。达尔文在书中讲,“生物是从原始38亿年前的单细胞逐步演化出高等生物人类。” 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人类发现不仅生物在进化,万物都在进化,在生物进化前先有一场分子进化,从无机分子进化出有机分子,再进化出生物高分子。接着发现在分子进化前又有一场原子进化。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从第一号元素“氢”,逐步演化出92种天然元素。
2005年,王东岳先生在《知鱼之乐》中提出了“递弱代偿”原理,第一次反驳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自然进化论。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越原始越低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存在度反而越高,越高级越进化的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存在度越低。
存在度有三项硬指标:
其一在宇宙中的空间质量分布越大;
其二在宇宙中的时间分布越长;
其三存在状态越稳定。
例如,物理学界过去认为宇宙中物质总质量,就是恒星系的总质量。可是近年来,天文物理学发现恒星系只占宇宙物种总质量的5%,另外95%为暗物质暗能量,否则无法解释整个天体不断远移的现象。所谓暗物质暗能量就是,基本粒子恒态,它在质量上占据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5%,存在137亿年相当稳定。
我们再来看看外循环和内循环
外循环和内循环
宇宙的循环是大循环和外循环,而地球上的物种是小循环和内循环。地球发展到了生物阶段,这个奇怪现象更为明显,在整个太阳系,生命物质仅仅覆盖在地球表面,即生物圈,总质量不过地球的亿万分之一。且越原始越低级的生物,生存的越稳定,越高级的生物灭绝速度越快。
例如,最早最原始的低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从来没有灭绝。而中等生物比如恐龙,在地球上只存在了一亿六千万年骤然灭绝。
我们今年讲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个说法很成问题,因为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发现,恐龙灭绝至少经历100万年以上,它很可能是由于植食性恐龙的食物蕨类植物被“被子植物”消灭,也就是花朵导致恐龙层层灭绝,就算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给恐龙最后一击,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为什么比恐龙低级的物种绝大多数没有灭绝?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即哺乳动物,人类也是其中的一纲。哺乳动物总共才存在了7000万年到9000万年,却在人类还没有问世以前,绝大多数已经灭绝。我们现代智人在地球上不过存在了20万年,而且离灭绝也不远了。
当你把视野拉大,你会发现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或者物种,存在度越低,且能力和属性越强,这和我们普通的观念正好相反,这种现象即“递弱代偿原理”。即你的存在效价一路弱化,而你的能力代偿是一路增量的,由此形成宇宙物质演化的总体关系。
而越高级的物种墒增越厉害,墒越多,存在度越低,墒促进了迭代和进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墒还是好事,墒是促进小循环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我们再来看世界格局,经历过03年"非典SARS"的人们都知道,基本上当年就控制住了,没有在世界大范围传播,一方面得益于当年的病毒怕热的弱点,另一方面得益于世界经济往来还不是那么密集,全球化不是很成熟。而发生在2020年的非冠疫情,原本以为在今天夏天就可以控制,可是愈演愈烈,死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控制不了了,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2月11日报道,目前,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超过了二战期间美国在战斗中死亡的总人数。英国12月19日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变异,南欧国家如临大敌,切断一切与英国的往来交通。有人问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文明程度高、医疗条件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控住不了疫情?这里留给大家思考,我不延展来说明。所以世界格局接下来是外循环和内循环相结合,无论灾难或者瘟疫都挡不住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也阻挡不了全球化的步伐。
社会越复杂循环越快,最后我们看看循环与复杂性的关系。
循环和复杂的关系
前面已经讲到,低级别的物种,墒增速度越小,墒的增加值越少,存在时间越长;越高级的物种,墒增速度越快,墒的增加值也会越多,存在时间越短。越复杂的事物墒增越多,循环得越快。
从一个社会来看,越成熟的社会,社会关系越复杂,墒增越快,墒越多,越容易遭受意外的灾难而消亡。
从一个企业来看,业务形态越多,组织结构越复杂,人力越多,墒增越快,如果不做减墒的动作,企业消亡的越快,这个也就是我在之前分享过,某巨头企业上市前夜被禁止,而快速一分为二,其价值观与社会责任越来越背离了?而有些企业经营杠杆设置合理,用简单的商业模式,运用生态模式,借鉴生物的多样性,处理了复杂的社会需求,解决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痛点,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健康。
从个人来看,因为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复杂,通过六度空间理论,个人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接触不超过六个人。所以接触的信息非常庞杂,无时不刻接受到新生事物,在这个环境中,被迫接受一个墒增的过程,别人说什么可能都是对的,只有我们通过知识学习是让自己的大脑神经元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新的临界知识,让知识结构变得有序,让海马体变成关系型数据库,从而我们的反应能力,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才能提升。
总 结
佛说,世间万物,因果轮回,凡事皆有定数,善良的人,付出,不求回报,懂得,舍得随缘,心存善念之人,天必佑之。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我们既然认识到宇宙,社会,人类是一个墒增的过程,这个无可改变,也是自然法则,但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做一个熵减的过程,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大脑,迭代自己的认知能力,迭代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让短暂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
心灵感悟,坚持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