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对话,让我真想回一句“行行zao下”(捂脸),虽然很生气地内心波涛汹涌,但我还是要面无表情地忍住。虽然很生气,但是过后又忘了。
会不会他们的吸烟,就像我们赶ddl时的狂吃零食?
从这个角度是可以理解一下烟民。不过我以后减压还是继续吃零食,别吸烟好。
这是不是一个悖论:
虽然我们向往一种“像样”的生活,但我们没办法或者不应该持久地保持一种“像样”的生活。因为过着过着你就会腻,会不懂得珍惜这种你之前或者之后会向往的生活。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我突然想,想要过一种单纯的大学生活,学习,修心养性。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会不珍惜,然后荒废,或者我会不习惯。只有让我做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我才会抽点时间幸福地过点我心中的“像样的”生活。
看朋友圈这个习惯,感觉已经成为像,前瞻后顾,这样一个习惯了。看书看着无聊,抬头看看其他人,就像看手机朋友圈这样一个行为,这样不经意。
昨晚忘记记录一个问题:
女子学院的存在,会不会是因为女性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学习成长过程影响太大。那么在将来,某一天,男女相对平等,刻板印象相对没那么深刻,是不是女子学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知道他们的管理者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很可惜昨晚没抓住机会提问,但我想她可能不大喜欢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