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个家的温度,泪流满面又满怀愧疚"写给所有懂生活的妈妈们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写作,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文/姚志芸
一,外婆
外婆去世的很早,我的印象里外婆的影子都已经模糊了,只记得自己拿个洋瓷碗跟着外婆去买凉皮吃,那一年我两岁,想起外婆就是凉皮的味道,更多的记忆就没有了,到后来外婆去世,我的记忆就此停止。
关于所有外婆的事情,后来都是母亲告诉我的,外婆就是新时代最苦的一辈人,没享过什么福,罪没少遭。
外婆生了七个孩子,只活着五个。母亲说60年挨饿的那两年,外婆把能吃的全部就给了外公和孩子们,自己只是吊着命,外婆后来的病就是那个时候被饿出来的。
外公脾气不好,家里都是外公说了算,有白面做饭只给他和两个舅舅吃,外婆和女儿们吃黑面饭。可外婆从来都不抱怨,母亲也不敢说姥爷偏心。
那个年代,女孩子养不活了不要紧,男孩子不能饿死,男孩就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根,像命一样保护着,后来实在没有吃的东西了,外婆怕饿死了母亲,把母亲送回了自己山上的娘家。
母亲说外婆太苦了,可家里实在穷,她的记忆里都是很晚了外婆都在做针线。孩子们多,从衣服袜子和鞋都是外婆一针一线做给每一个孩子。天不亮外婆就起身烧水,喂猪喂鸡,做早点。天麻麻亮就下地干活了。
我问母亲恨外公外婆偏心吗?母亲摇了摇头。
外婆苦了一辈子,从没有把抱怨留给子女,把宽容和爱留给了我的母亲。这就是真正的优良传统,吃得苦中苦,却满怀善良。
总会有那么一个梦,母亲说她又梦见了外婆,梦见了外婆的油饼。母亲小时候,中国的经济特别落后,一没钱,二没商品。过年唯一的美食就是炸油饼,很多家庭这个美食都是奢望。
因为孩子多,母亲说外婆炸油饼都在煤油灯下做,等她们都睡着了,凌晨三点外婆就开始炸油饼,天亮时就炸好了。到底是太穷了,每一个孩子分一个油饼,其余的都锁柜子里,过年招待亲戚。
母亲说,她嘴馋,就装睡,等外婆的油饼做好。后来母亲才懂了,油饼外婆做好了一口都舍不得吃,还是吃的玉米疙瘩。母亲说这辈子最遗憾的是,现在日子好了,外婆却没有了,该享的福一点都没有享上。
二、母亲
因为外婆的原因,母亲勤俭持家,今天家里什么都有了,这全部都是母亲的功劳,两鬓白了的头发,写满了母亲的沧桑。
小时候,父母刚到城里安家,没有房子,生活也特别紧张,母亲总是把简单的素菜做出各种美味,就是最简单的韭菜包子也让我惦记到了现在。
母亲说,做吃食,她不如外婆。现在的我,就连发面都不会。
三代人的差距就是如此的大,虽然文凭一代比一代强,但是是在做饭上,一代真的不去一代,更何况吃苦耐劳上?
有时候我和老公吵架,母亲就骂我,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闲得慌才吵架。好好的日子不过,吵什么吵?给孩子尽做坏榜样。母亲反问我,你见过我和你父亲吵架的吗?
的确,父亲和母亲从没有打过架,邻居家的大伯大婶年轻时打架,现在儿子儿媳接着打架。这里不得不服母亲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
母亲说她们那个年代,两口子都想着怎么挣钱,把肚子吃饱,让孩子穿暖。谁有闲工夫折腾着去吵架,一天累的只想多睡会觉。现在生活好了,女人的地位高了。母亲说,看看现在的媳妇们,一个个都要上天了。
吃苦耐劳都不会,享福一个比一个会享。母亲不让我学她们,说女人就该有女人的样子,相夫教子,虽然你能挣钱养活自己,这也不能成为好吃懒做的理由,一个家的温度,就在女人的手里。
我质疑母亲的这个理论,我说要是遇见坏男人呢?那多吃亏?母亲说,人在做,天在看。就算是坏男人,但老天会给好人留一条出路。提前预见猜测的未来,是算计过多了,算计过度的人往往都没有好结果。
外婆从封建社会走来,她影响着母亲的三观,母亲从物质匮乏的挨饿年代走来,影响着我的三观和人生。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吃东西太浪费了,不好吃不爱吃,就扔。不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道理可能有点高大上。
当年我去外地读大学,母亲教我,不喜欢吃,这次吃了下次就不要买了,但是不能浪费。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惜钱才会有钱花。
这些无关有钱没钱,只是一种母亲教会我的生活态度。我更加懂生活,会过生活。这就是母亲,保护一个家温度的母亲。
原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已签约维权骑士,未经容许,请勿转载!网络配图,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