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到人民日报副主编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个毕业典礼演讲,关于理想、情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书院的活动,主题是“生活大观念”。这个讲座受《西方大观念》一书的启发,试着探讨是否有一些大观念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的生活大观念是什么呢?
我曾想,用GTD、用写作、跑步串联、整理我看似无序的生活。无奈,一次次被打败。有一次凑巧看到一位群友写了篇《老人与海》的读后感,这本书我很多年前看过,细节不太记得,但是对那个非常坚毅的老人印象太深刻了。这篇读后感提到了,书中有句金句“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身边有的朋友对我这些年的折腾表示不理解,我尝试用两个方面来解释:
感性上,我想过得看起来体面、有美感。这是我折腾的目的所在。虽然结果一定是走向毁灭,但因为不想昏昏沉沉的早早投降、平庸。我放眼望去,有的朋友跑马拉松、练铁人三项,有的朋友虽然也是上班族但是成了专业的驴友,有的人执着的追求艺术、美——我看过一期窦文涛采访于谦讲老北京人怎么“玩儿”。有的朋友写文章、发朋友圈给更多人以激励、积极的影响,特别是自谦的暴露自己从黑暗的谷底爬上来的过程,更给人以力量。这些朋友就是活得体面、有美感的,勇敢的执着、沉迷于一个事情,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和价值观。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美感。世上的路本来就有无数条,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找到自己最喜欢走、最有劲走的那一条,是正道。
技术层面上,我在打造一个系统,理念的、知识的、个人事物管理的系统。我的目标是,让这个系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那样运转。最近参观过一些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看到了制造业的高端产品,让我对“机器”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个个人的系统,借助于一些软件工具,例如workflowy、Omnifocus、印象笔记、atimelogger.
关于技术层面的这个话题,用软件工具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一篇很长的文章推荐:《我的「工具箱」——关于工具和它背后的哲学》,链接https://www.zybuluo.com/jianshu/note/274626
技术层面和感性层面可以互动,技术层面借助于工具总结出自己的大观念、自己的知行合一的知,记录、迭代;感性层面是指导、是宗旨、是教义。
以下七条建议来自于辉哥,分享、共勉:1、真实面对自己,千万不要骗自己。反面是阿Q精神。事实真相往往会让自己觉得痛苦。骗自己、安慰自己,会耽误自己。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惨淡的真相?2、勇敢的去经历事情。ideas are cheap. 行动比思考更重要3、随时记录,提高感受力4、敞开心扉,进入良性的生态。识别比自己强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领导、下属或同事。职业、个人发展是一个不断的拜师学艺的过程。5、扬长避短。优势点集中发力。不要在缺点上花太多时间。6、珍惜每一次坎坷,让他们成为自己升级打怪的好机会。7、有耐心,成长、觉醒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