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听说我做讲课分享已经6周年,有点儿震撼。
是什么驱动你做了这么久?
兴趣和热爱。
那也赚了不少钱吧?
赚钱是结果,是做这件事情所得到的正面反馈,但不是动力源。
我曾经做过假设,教室里空无一人,只摆20万元钱在那里,然后说,开始讲吧,讲完两天,这些钱归你。这样场景下的讲课状态和效果,可能远不如即便免费但又很多听众。
我的认知是,只要你对一件事足够热爱,再加上懂一点点的商业基本逻辑,就可以让你赚到钱,但如果一件事是让你厌恶的,无论这是多么好的商机,只要你每次想到它就痛苦,你的安慰只是来自于“看在赚钱的份上,我就忍忍吧”,你终究是不会在这件事上赚到钱的。
一件事之所以能够让你赚到钱,是因为你热爱,你朝思暮想,做这件事情时,甚至只是聊到这件事,都可以让你两眼放光。
对我来说,因为爱好,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因为爱好,我可以随时拿起手机写下一段文字,因为爱好,对于讲课做分享,我经常说,人越多,我越嗨。
在爱好的基础上,我加入了一点点的商业逻辑,让其能够随时收获正面反馈,这就驱动我更有动力继续做、持续做。
比如,写文章,我把文章底部设置了打赏的按钮,有时收到三五块的打赏,偶尔还能收到几百块的赞赏,多少无所谓,但哪怕是只收到了一块钱,我都觉得挺开心的。如果没有赞赏呢,我也会关注一下阅读量,阅读量多,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有时候,写完文章,我甚至会做个预测,这篇文章,应该有多少的阅读量,如果阅读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那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你看,这些都是正面反馈。
贝佐斯在讲亚马逊的发展时用到了增长飞轮,其实,只要你做的事情能够多一些正面反馈,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增长飞轮。
在孵化营的课程中,我要求所有学员每天要写学习心得并完成打卡,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自己每天拿出10分钟来思考、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看见自己当日的学习和进步,再把这些内容总结出来,变成文字,其实是对所学内容的一次印象加深。看见自己每天的长进,这本身就是正面反馈。
在创业这件事上,我经常提醒,不要空谈大目标,要做“离赚钱最近的事”。
如果做一个项目,三年内没有收入但三年后可以让你赚到1000万,而另一个项目,明天就可以赚100块,我情愿选择这个赚100块的。
因为我相信,当下可以赚到100块,接下来你就可以赚到1000块,10000块,直到1000万,但如果连续三年不赚钱,我很难想象三年后真的能赚到1000万,甚至,即便是真的能,我们也很少能够坚持那么久。
快速赚钱,做离赚钱最近的事,这些都是正面反馈,可以帮你更坚持更持久,所谓的与时间为朋友,基本上都是不断获得正面反馈得到正面结果最后成了我们眼中的成功人的成功总结,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但如果眼下不能想着法子让自己从当下所做的事情中得到正面反馈,你也很难达成与时间为朋友。
不是时间弃你而去,而是因为缺少正面结果的推动,你懈怠了时间,忽视了时间的威力。
有卖家问,你教过的学员中,能够继续做亚马逊并赚到钱的比例有多少呢?
大概在60%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存活率呢?
因为我一直在引导他们学会规避风险,学会做离正面反馈最近的事。
比如我从来不鼓动大家一开始就开私模做独家产品,甚至还直接反对一些比较固执的同学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在运营能力有限对亚马逊的理解不够深视野不够开阔的情况下,开私模本身就是风险呀。能力有限、视野不广、没有经验可参考,风险变得不可控。
什么是风险?超出能力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走钢丝算算一件有风险的事?
那要看是对谁来说。
对于如你我的普通人,绝对是风险,但对于一个以此为营生的杂技演员来说,那只是基本功,如果不会在钢丝上翻跟斗,甚至都无法赢得观众的掌声。
现在你告诉我:走钢丝,算不算是一件有风险的事?
我们孵化营毕业的学员在创业这件事上存活率高,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们首先学会了规避风险。别人开私模走钢丝,他们选择了做基本款的公模产品,再加上一点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差异化改造,风险被化解了,成功的几率就放大了。
巴菲特说,要在能力圈内做事,不要试图跨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够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讲课做分享的6年里,我从最矮的栏杆开始跨越,在一次次正面反馈推动下,我保持着继续做的动力和耐力,我越来越喜欢努力的姿态,我越来越喜欢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