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书平常中又有深意,说到了神与鬼,说到了人的灵魂、个性和本性,说到了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并且有注释里的小故事一一佐证,几番读来仍有新意在其中。
杨绛先生说:“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今生今世。”先生以近百岁的感受写成此书,其中问答是历经岁月验证的财富,我可以通过文字窥视一二,实在是有幸。在经历过一些曲折和坎坷之后,更能体会那种种让人成长的出处。
杨先生说,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确是如此,每一种经历,每一个困难都是历练自我绝好的机会,修身是一个人入世的最基本准备和要求,是前行的第一步和陪伴始终的根本要素,是向上向远的基础。
读书、弹琴、品茗、绘画等等都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由此可获得身体和灵魂的和谐统一,让灵魂慢下来,等一等过快的身体。外界的纷纷扰扰阻碍了身体与灵魂同步的进程,那么就通过自身努力让之同步,尤其是读杨先生这样岁月见证者的书,总会于文字中找到路径。
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让人感到非常失望和遗憾,那么如何突破这些困惑,力求达到灵性良心的完善呢?杨先生站在人生的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而我读完了书也想向前看,用余生的经历探寻身体与灵魂的深度,找回匆忙赶路丢了的东西。
最好看的还是注释里的每一篇吧,印证了之前的自问自答,又不乏平常生活中的亮点,读来轻松又自在,读完翻到前面又觉得心领神会,自有妙处在其中。余生的每一天或者每一个迷路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来一场这样缘于灵魂深处的自问自答,不为别的,只为寻求自身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