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午练字期间,我提前拿着上课用具到了386的教室。只见略显凌乱的讲桌上随意摆放着两个板擦和几根粉笔,当然不出意外的是,桌上还铺了薄薄一层细细碎碎又清晰可见的粉笔灰,不过,今天除了这些常规物品之外,还有一张新面孔——一盆迷你多肉。
这是一盆我见过的最小的多肉,盛放多肉的花盆很小,甚至不能被称作花盆,盆里的多肉也很小,每一瓣多肉的肉片都瘦瘦的细细的,颜色也不如之前见过的多肉那般翠绿或淡紫,而是有些发挥。刚开始我还纳闷会不会是学生觉得我喜欢植物,所以偷偷花小心思赠送了我一盆,不过中午短暂的写字时间,不允许我作过多询问,跟多的是,我不忍心打破学生写字时候教室里的那份宁静。放下书本,教室里绕了一圈,我就转身去了383教室。
第一节作文课,我跟同学们分享了一下近一两周他们的日记和微写作,把注重描写细节和用心观察生活的妙招支给了他们,至于他们领悟了多少,我便不得而知了。第二节课上,讲完了《济南的冬天》几个片段之后,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忽略眼前的这盆多肉了,它虽然很小,也不至于阻挡了我观察学生的视线,但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它碍事,或许准确来讲,我对它充满了好奇。
于是我没有忍住,就和学生打趣地问到:"谁把这个小东西放在讲桌上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我也隐约听见了事情的缘由:政治老师让大家带盆栽来装扮教室,有个女生就带了大小两盆多肉,大的放在窗台,小的放在了讲桌上。我就紧接着问他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把小的放讲桌上,而不是那盆大的?"他们一下子又炸开了锅,你争我抢回答着,有的说如果把大的放讲桌上容易打破,有的说小的放讲桌可以避免妨碍老师们放东西,甚至还有的说是大的放窗台可以净化教室的空气。同学们的表情也都随着一个个回答任意切换着。我被他们的回答所吸引,还各个击破地做了回击,轮面积,讲桌肯定比窗台大;轮体积,大小两盆都不至于挡着视线。至于到底为什么放了这么迷你的一盆多肉,我觉得是为了"吸睛",既可以吸引老师们的注意,也能让同学们像看戏一样看老师们如何反应,如果我没有猜错,同学们肯定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新发现这盆多肉的那位老师,看老师如何反应如何询问。
在我分析完自认为正确的前因后果之后,热闹的教室也安静了不少。此时,事情的高潮部分来了——正当我拿起多肉自习观摩的时候,细瘦的多肉突然从稍微倾斜了一些的花盆里掉下来,掉在了我的书本上,顺带还带出了一些细细的泥土。瞬时间,刚刚恢复平静的教室一下炸开了锅,同学们对着出糗的我哈哈大笑,用"前俯后仰"来形容,真的一点也不过分。我故作玩笑地跟同学们解释:"这可不怨我哈,我本来是要帮它加固土壤的,谁知道它这么不经看。"同学们听了我的解释,笑得声音更大了,好像我越解释越掩盖事实似的。
没想到这一盆多肉在一节课上竟掀起了这么多层波澜,不过这恰恰契合了我的本意,我最喜欢的就是就地取材,共同把一起经历的事情写出来,然后看看谁写得最精彩。刚好今天告诉了同学们要把一件很小的事情放无数倍去写,要把一个瞬间的事情放慢无数倍去写,这样才能写出细节,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好了,今晚的作业手到擒来,我是不用发愁了,忧愁还是丢给这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孩子们吧!
同学们会不会因为写日记这个作业去责怪多肉惹下祸的呀,因为如果不是这盆多肉,今晚的作业可能就不用这么费脑筋去原创了。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这盆多肉,那我们这节课该有多平淡无奇呢。生活不就是因为有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才更显得多姿多彩吗?所以,这盆多肉非但不是"祸",反而是我们快乐的使者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