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故事发生在1937年,开始于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前。从留学归来的方鸿渐和苏文执开始慢慢讲述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希望在书里写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写某一类人。所以社会上的一些情况,生活的一些人,就慢慢显现了。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这里说的是普通的身边的人,他们是朴实和简单的,而有时也会出其不意的从言语中伤及他人。
“他们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土产中艺术品以泥娃娃为最出名;年轻人进大学,以学土木工程为最多。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 生活在都市的农民们,仍然从事着手工劳作,他们并没有因为来到都市而彻底改变了生活,相反,当农民的学识和胆识不变,他们的工作核心,也仍然没有改变。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文凭对读书人的重要性。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将属性倒过来形容,总是将事情说的生动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