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气

      记得有一次,提前和女儿约定了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可能因为那些短视频太吸引她的目光了,孩子不停地被逗乐,忘记了约定时间。在我提醒她两次以后,看得正入迷的她仍然告诉我等一等,称最后一节还没完。我顿时要怒了,但是为了避免自己此时的火爆脾气不正当的发泄给孩子,我选择了忍住要发作的脾气,准备冷处理,不理她。但是,孩子却觉得我默许了她可以看完那个短视频,反而肆无忌惮,看得更喜笑颜开,一点都没有注意到我生气冒火的眼神。她的表现让我自己憋一肚子火不说,还因为我的情绪已经到达了忍耐她行为的极限,家长的架子已经端起来了,这种状况下,反而无形增加了我们之后的沟通成本。等她关掉视频那一刻,她瞬间发现我冷若冰霜的样子。我对她爱答不理,她屡次尝试和我沟通,我都冷眼瞪着她,气鼓鼓的不跟她主动交流,我的一反常态弄得她莫名其妙。后来她软磨硬泡,我冷嘲热讽她一顿才消解了我的脾气,事后,虽然女儿跟我道歉,说自己错了,以后一定保证观看时间,并且我们还制定了超过一分钟就罚五分钟的条约。但是从她不情不愿的态度中,我深深知道,这次先冷处理后热处理的教育过程以失败告终。因为我不恰当的任由本能情绪淹没自己的理性情绪,本来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被小题大做,让孩子无所适从。我们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彼此被情绪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以弥补彼此心里为平复对方情绪所做的努力。通过这件事儿,我认识到,作为有引导孩子情绪义务的大人,首先避免以“沉默”对待孩子,让孩子抓狂不说,孩子并不能意会父母的用意。只有带着心平气和的态度,关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抱怨,发泄情绪,才能真正陪孩子寻找到事情正确的解决之道。

      回顾这件小事儿的整个过程,如果我第一时间以积极的态度对事不对人的,主动的解决问题,可能女儿根本就不会挑战观看时间的底线,我也不必对自己莫名的脾气隐忍不发,女儿也不必承受我故意刁难她的阴阳怪气的指责。而且,不光我这样,我身边很多的朋友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是这样,发现孩子问题,一开始耐心提醒,如果孩子不听,家长要么更激进的解决问题,要么不舍得恶化彼此之间的关系,就用一种“我”不理你的态度,任由孩子自己消解脾气。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不理自己的真实用意,他可能会理解为父母对自己的无奈的纵容。于是,下一次父母对他采取必要的批评措施时,他就会用哭闹让父母对自己妥协,如若父母不就范,孩子就会不依不饶,因此反而让很多孩子养成了很多一时难以纠正的坏习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