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除去之前陪孩子看到愤怒小鸟和佩奇的话剧,这竟是我第一次为了自己而看的话剧。不过凡事有了个开端,就是好的!
近期一直沉浸在《觉醒年代》的触动里,这个周末熬了夜在看五四运动的前前后后,看到革命先烈们为了一条泥泞不堪的路在奋斗、在献身,看到前路坎坷他们却义无反顾,真的会对现今的中国之强大、生活之太平而感恩!
于是看到了这么一个话剧,我就上了!
看到现场满天的“星星”,在话剧结束时我不由得想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想到了光之希望!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而我,在那个当下感受到的就是希望!
总体观感是很痛快的!简单布景,借着灯光在学校门口和室内的切换,在气氛到达一个个节点的时候,不会爆发。并且学校门口的剧情,在诙谐之余又暗示了问题、革命、创新都不仅仅是在学校之内,更是学校之外!
说说剧情,三个人的对话里,融入的是新老观念的冲突,看文人讨论、争辩真的是很激动,这一场剧也在某个层面里满足了我对这几位大师争论设想的期待。
关于卷子的选择,背后更多是对自己信奉的理念、选择的路子的选择,而突然加入的一份女生卷子开启的不是一个女孩背后的渴求,而是千千万女性对自由、知识、真理的追求而发出的呐喊!很佩服娴儿的思想——我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更多的女生。
不由得想起上两个月看过的一些关于民国时期的书,其中对女性的描述,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是主流,可我在地铁上、办公室里看着,如坐针毡。
这个世界向来不是非黑即白,追求光明的路,也不是只有一类人可以走。
三个教授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有些刺痛到我,原话无法记下来,大意是说张久伦最不被看好的原因,是因为贫穷。
如果因为贫穷而丧失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无力、无助。
所以,剧中有一句话,在两个空间里前后呼应:“不就是钱的事嘛……”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很多场合,也一样适用吧……
在末尾,学生运动开始了,几位教授站在了“火光”之中,大家那一刻已经放下了前头的争执,一心只为学生、为国家、为太平!这几天一直被五四运动触动着感动着,那一幕亮起,汹涌澎湃,身为中国人,爱国是统一的原则!
很庆幸,在无意间看到阿福推荐了,让我没有错过这样的好剧!我最开始设想的是应该有字幕。然鹅没有。这样一来,精彩的辩论里,就有好多信息稍纵即逝了。有些遗憾。
不过此刻回过头来想,如果真的有了字幕,可能会被分去一部分精力,甚至还会在字幕过后继续回想,从而错过当下,也错过演员的表演,有利有弊吧!
感谢演员和工作人员的付出,希望下次可以买到前面一些的票,看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