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数据俨然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这股趋势不只巅覆金融业的服务/业务模式,也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过去传统银行需要的是财务及金融专业人才,如理财专员、法人金融客户关系经理等,现在除了金融专业领域人才外,银行更需要熟悉信息、通讯及移动互联网的跨领域人才。
金融大数据 引爆跨界金融人才的需求
为什么大数据金融会为银行金融人才需求带来如此大的转变?因为它大幅扭转「银行」的定位,在《Bank 3.0:银行转型未来式》一书中提到,银行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行为,通过移动互联网与随身科技,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金融服务,不用像传统银行那样一定要进入到银行的柜台,经过排队等候才能够享受到服务。
由此来看,金融大数据与传统金融数字化,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在实质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传统的金融数字化只是将金融业务e化、网络化,消费者多半是从分行通路来的既有客户,在定位上比较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加值服务,而金融大数据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甚至还有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因此银行面对的不只是金融同行的竞争,还有互联网新兴金融的冲击。
公子义认为,物联网是未来5-10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重大趋势,也是金融大数据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很多产业都已经开始了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出新产品或服务,金融业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起步的速度非常快,许多银行都在探索金融物联网时代下的使用者需求和行为模式,并找出与金融服务结合的方式。
资料分析与科技创新 金融大数据人才必备技能
公子义认为未来金融大数据服务必须以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为发展基础,特别80后,90后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消费群体,而这些经验刚好是银行所缺乏的,因此银行需要来自各领域的金融大数据人才,包括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有良好客户体验经验80后、90后,才能发展出符合客户使用需求的创新金融服务。
除了透过了解使用者经验的人才外,应用资料分析也能帮助金融业者更精准地了解顾客需求,在对的时间提供适合的产品服务,因此,积极培育资料分析人才成为银行业壮大竞争力的重点工程,将经营实际所面对的相关数据资料去识别化后,进行资料分析、创意发想并找出商机,让金融大数据人才能够根据理论与实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至于金融大数据所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公子义认为可以在大学开办金融和大数据方面专业课程,通过开展玉金融大数据的竞赛活动,模拟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金融数据实践能力,拉近产学差距,更希望在活动中找到有能力、有创新想法与思维、有团队合作能力、适合的人才。
因为银行是一个金融服务平台,平台上的信息过往只侷限在银行内部使用,但是这种封闭作法并不适用于金融物联网时代,因此在保障客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放给电子商务或新创团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金融信息需求规划相对服务,也让银行服务有更多机会跳脱传统模式,创造更多新的金融服务。
同理心! 让产品与服务打动人心
前面所谈到的两种能力:资料分析与科技创新,比较属于业务开发面,当一项新的数位金融商品或服务被开发出来,如何推广给消费大众知道,则需要借助数位营销专才的力量,毕竟数位营销与传统营销差异甚大,除了思维逻辑不同之外,更需要具备开放心胸聆听使用者的心声,才能让服务与产品打动人心。
培育社会职业者加入大数据营销领域,通过专业的大数据知识体系培训,让这些专业优质的大数据营销新鲜血液加入到大数据中来。
金融科技人才 未来无可限量
对于有心从事数位金融相关工作的人,公子义给各位的建议是,产业知识可以慢慢学习,重点是保持自身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是驱动自己向上成长的关键。谢万礼进一步分享自身的经验,从技术起家的他,当初也不是金融领域专才,而是经由之后不断地参与项目,保持一颗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从中学习产业知识和不同IT领域的经验,才能拥有今日融合金融与IT的跨界能力。
对企业来说,IT是实现业务创新的关键,但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企业本身要有这样的认知,IT人员的积极度也非常重要,公子义认为在所有产业中,金融业是最有机会将IT价值最大化的产业,尤其在金融大数据浪潮下,信息人员只要保有热情和冲劲,就能为金融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公子义【微信号gongzi348】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4年心理学,9年大数据研究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究狂热爱好者,热爱写作。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