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信群里给小伙伴们做了一次自身经历的分享,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万一那天成名了还可以回头看一看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青涩。
为了这篇分享,我提前十天开始准备稿子,从最开始的三千字增加到六千字,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下来的稿子2400字,总共修改了6次。我的电脑里还存着这6次修改的原始稿件,我准备保存下来作为警醒:好文章一定要修改!
通过这几次修改,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有写作方面的收获,还有做人做事的收获。
1、 文章主题要明确。确定了一个主题之后,通篇文章都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论述,可以少量的添加一些其他内容作为调剂,但是“调味剂”和“主料”一定要分清楚主次,万万不可把“调味剂”放多了,放多了就难免成为一锅大杂烩,尝不出主料的美味了。
2、 文章结构要清晰。小时候写作文都学过什么并列式、递进式结构,长大了反而不会用了,刚开始写出来的分享稿就是一团乱麻,几次修改过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最终修改了文章整体结构,读起来不会让人没有头绪。
3、文章写出来是给其他人看的,要给他们带来价值。以前我会写“自嗨文”,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改掉这个毛病。好文章是能带给读者启发、帮助的,如果只顾着自己“自娱自乐”,其他人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你的文章呢?
4、提前准备。不说我提前十天准备稿子了,就说我在正式分享之前,连续读了2遍稿子,争取做到朗读的时候不卡顿,这个准备让我在紧张的情况下,也很流畅的完成了这次分享。甚至于我还特意将分享稿打印了出来,在手边备上了手电筒,预备着万一停电了,可以用手电筒照明,不至于耽误分享。
或许这次分享就是我自我突破,开始迈向人生巅峰的起点,那么记录下这个起点让我有了一丝“历史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