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顧月華
那一年我23歲,天不怕地不怕,根本沒把做飯當做一回事,大學畢業就離開了上海。住了下來,吃不慣河南的飯菜,除了食堂,才發現沒有人燒給我吃了,河南用煤餅爐,印象中米加水便是飯,不料出來卻是粥,或者爛飯或者焦鍋巴,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也是不成功,最後改成蒸米飯,才能蒸熟一碗飯。
過了若干年,搬到京劇團的家屬院,那裏的人馬來自北京天津,四家合用一個廚房,一個大娘,一個大嫂,一個京劇小生打了右派變成煮夫,另一個便是我。一到飯點,廚房象竟技場,個個都是巧婦,那態度堪稱虔誠,一頓都不馬虎。那小生煮夫系了圍裙,也是象模象樣,京津遺老們多禮,廚房裏一片問冷問熱的寒喧,天天都既熱鬧又溫馨,更令人心動的是他們的主食花樣,原來是天天換的。
上海人吃飯就是吃大米飯。北方人是一天最多一頓米飯,然後就是麵食,包子、餃子、花卷、烙餅或者麺條換著花樣做。上海人吃麺就是放些蔥花醬油做一碗陽春麺,南方人講究些的用老母雞做湯底,換花樣的是澆頭,有大排、燻魚、鱔絲、鹹菜肉絲、蕃茄雞蛋等多種,北方人不是,花樣百出。好在我願學,揣着一團酵母麺團,不能扔了,天天發麺,也是一天裏一頓米飯一頓麺食,天天變花樣。
北方人的麺條花樣太多了,我在這㕑房裏學到的麺條主要有以下幾種:
打鹵麺:先把雞蛋炒了,加西紅柿、木耳、金針菜、煮熟後勾茨,澆在煮好的面條上。
蒸鹵麺:先把切好的肉絲和黃豆芽炒一下放多些醬油調味料煮開便行,上鍋蒸細面至半熟,把這碗肉菜倒入調和,再蒸十分鐘左右,豆芽軟和了,肉鹵入面麺味,也很好吃。
炸醬麺:準備多種可以切絲的菜,如黃瓜、綠豆芽、胡蘿蔔、青蔥、切絲,五花肉切末炒香後加入甜面醬、黃醬、或者加辣椒醬,待麺出鍋就任意地調和了就行。
由於學會了做麺食,母親健在時我曾在家裏大顯身手,發麺做花卷,小手一翻一朵花兒是小意思,我做小籠包時揑出了一連串的摺子,可把我母親樂壞了,上海人人都能包餛飩,揑摺子這個絕活在上海人家裏看不見。那年姑媽從香港回來,母親一定要我做包子給大家吃,還把姑媽請到㕑房看我做,其實就是顯擺一下自己的女兒會做包子。揑褶子只有一個秘訣,那就是你下手抓住的那個地方永遠不能松手,到最後與尾部揑在一起便成了個小碗口。我見母親這麽捧場,又給她們表演了搓貓耳朵,一搓一個,象貝殼狀,下在菜湯裏。
後來在紐約吃麺又是另外的局面,傳說中意大利麵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過去的美食,我非常喜歡做意大利麺,有一次在梅西公司的商場食舖,點了一客意麵,因為可以站在一旁看著他做出來,所以常常去點不同的面,一遍遍地把它的步驟看懂了。
意大利麺是由多種形狀的乾麺去配合不同的調料及配件的,但是幾個步驟是差不多的,先選用什麽麺,寬的,細的,彎曲的,有形的,都會先去煮熟,撈出放在一邊。在煮麺的同時,爆炒很多的蒜末又是相同的,然後放入的肉類是不同的,如雞肉、肉圓、蛤蜊、培根、香腸、蝦仁、菜花、西紅柿、洋蔥、蘑菇和其他食物,然後放入不同的醤料,有白色的乳酪醬,有紅色的蕃茄醬,有綠色的羅勒青醬等各種選擇。
我比較喜歡的是實心細麺,就用肉醬橄欖油和蕃茄醬;通心粉和螺絲粉我喜歡搭配些奶油類醬汁,或羅勒醬,顏色淡淡的、口感很濃郁。我很喜歡用肉醬和蝦仁,不喜歡雞,在中國備受歡迎的雞,被美國的雞砸了招牌,但是不吃雞也不現實,雞牛魚肉風水輪流轉,雞也是我的菜。
雞到我手裏,不外乎這幾種做法,雞翅膀做咖喱雞,炒出油來加咖喱醬,燜一會就好了。嫰的子雞我喜歡用蘑菇燉雞,老的公雞,我喜歡做三杯雞,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香油,再加些糖,省心又好吃。做雞湯時我喜歡加一些自己醃的鹹肉或火腿,燉好了,我並不喜歡吃雞肉,只是喝湯,還有後來加入的冬筍、芋圓,百葉結或者小青菜。
我在紐約生活了最長的時間。漸漸變得喜歡遍嘗美食,覺得美食不光是充飢,更多的是享受人生。特別去搭乘了十余次遊輪,既看了風景,也遍嘗了世界美食。對西菜的做法有點心得,食物講究原味及新鮮,一口咬下去,分得清咸味辣味酸味,檸檬味及青葉子香味,雞是雞味,牛肉是牛肉味,不要把東西混合太過,到最後一分鐘才下作料,到端出廚房時才灑調味的香料,這是秘訣。
會做西餐,也必須學會做小點心,西式小點心要求色香味俱全,好看然後才是好吃,這些小點心非常容易做。
比如:煙熏三文魚,用圓餅乾,塗一層蜂蜜,上面放一片Plum 西紅柿,也就是小西紅柿切片,再放一片煙熏三文魚,最後放一片用350度烤過的煙熏肉,在這道小吃上灑上茴香絲,其它什麽也不放了。
雞尾蝦:用扁扁的圓餅,將之切成六份,微烤,上面放一些棷欖油、鹽、胡椒拌勻的雞尾蝦,將鱷梨去皮搗爛擠入青檬汁作襯底,在烤過後另加裝飾:灑些薄荷葉絲,九層塔及青檬汁、鹽和胡椒少許。
小披薩:披薩切成小塊,可以做成辛辣酸香味,在小餅上灑上辣椒粉及香蔥紛,再點上一朶酸奶酪及切一角西紅柿,便成了一道小點心。
烤牛排:烤牛排要用手不斷地觸摸,要用手的觸摸,先摸自己的臉頰,如果象臉蛋那麽嫰,便是帶生的,如果象下巴那樣就是嫰到中了,如果象鼻尖那樣就是中到熟了,但是摸上去象額頭那硬度,這塊牛排便是熟到老了。牛排邊上襯些紅辣椒綠辣椒末,佐以酒、醋、洋蔥、蒜、胡椒和鹽,腌過十分鐘後鋪排在邊上。
真想偷懶,有些面包乾小餅乾上面切些乳酪,塗些顎梨醬,堆個小蕃茄,紅櫻桃,都會讓人胃口大開。這些訣竅也並非憑空得來的,有一天去梅西買鍋,商場請來大師教烹飪,我本來就想去學烹飪班的,查了學費要四萬美元,現在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搞活動,我便象一個好學生從不曠課。
由于在家不肯學厨藝,在外却沒有少偷師,甚至在河南躲在二楼窗口,看一個有狂燥症的女人包粽子,學㑹此絕技後,感覺可以横行天下。
命裏天馬行空,最後終會想回家,昔日姐妹兄弟本來是一桌人,現在各自有各自的家,免不了開始走動走動,大家都喜歡在餐廳裏聚會,但是我乍一回國,沉迷於尋找舊日時光家宴的溫馨,所以先去置辦齊全了酒席盤碟碗筷,暖酒杯盞,照著上海人家的待客模式,招待我的姐妹和朋友們。
上海家宴,我是認真的。那麽就照規矩來。
臺布鋪好,每個人的杯盤碟匙放好,筷子擱在筷架上,烫熱的黄酒注入暖盅,我是極痛恨吃飯時鋪張報紙,調𡙡直接放在桌子上的做法,這種儀式感的習慣我永遠都不會變的。照正常請一桌八個人的話,六冷盆六熱炒,兩三道大菜,加砂鍋鹹點心、甜點甜羮和水果。
冷菜是可以先做的,我心狠,一般都要準備八道才罷休,當然可以去買好,但是我常常嫌人家做的不好吃,所以我也會自己動手做幾道,比如拌黃瓜,醬牛肉,苔條花生,糟雞,皮蛋,海蜇皮,烤夫,素鴨。這是基本的小菜,不辣不麻,口味清淡,可是在上海卻百吃不厭經久不衰。
熱炒是最見功力的,我有時會上魚香肉絲,糟溜魚片,蝦仁跑蛋,絲瓜豆付,黑椒牛柳和宮保雞丁,這些菜都比較簡單,太淡的菜品中羼些青绿色毛豆,附合我的吃口必須軟嫩有汁的要求,及色相上呈现丰富的紅黃綠白及濃油赤醬的顏色。
請客總要有些大菜,北方人叫硬菜,就是大魚大肉。現在都會有一條清蒸全魚,其實非常好做,魚蒸七分鐘,倒去料及汁,魚身用蒸魚豉汁澆一遍,上面鋪上蔥姜絲和辣椒絲,用熱油澆上去,吱吱地響過,即成。
大家都會做一道紅燒肉,如果選對了五花三層的肉,其實最好吃的一道菜便是紅燒肉。我是用冰糖在油裏化開後炒肉至變色開始的,小火慢燉入口軟糯,但是如果這五花肉切成正方形,用燉和蒸而得,入口香滑即化,那麼它便被叫做是東坡肉,為什麼一道家常菜會用宋朝大詞人蘇東坡的名字呢,原來歷史上是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的。
北宋熙寧年間,黃河决口,殃及徐州,蘇軾親率禁軍武衛營與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逾七十多個日夜而勝。百姓感謝知府奉上豬羊酒菜慰勞,而蘇軾親自督廚製成肥而不膩、酥香味美的紅燒肉,天下遂將此美味之肉命名為東坡肉。
當我給大家推薦我的火腿雞湯後,他們吃到了過年才能吃到的蛋餃和魚圓,蛋餃往往勾起童年的回憶,盡管我們從來不需要下廚房,但過年時卻都學會了做蛋餃,那時不像現在天天都可以大開筵席,那些歲月中的美好就是家宴的回憶。
最後端出八寳飯,蓮心桂圓紅棗瓜仁嵌在馨香甜美的糯米裏,與接著的一道酒醸圓子甜湯一起,完美呈現家宴的隆重,家宴因為親友們相聚而歡樂,家宴因此抵達高潮,大家開始被我的殷勤折服,往往有人會感慨,現在上海人都不會這麽費勁地去做這樣一頓飯了,妳這個精神太可嘉了。
是啊,現在還有手寫的信嗎?現在還有串門聊天嗎?現在還有鄰里相幫嗎?當我回到故鄉,時而感到大别墅中的生活越來越孤獨和失落,所以我很喜歡用美食維系親情,家宴是我心中最歡樂的相聚形式,人聲笑聲流動著,還有竈間裏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屋子裏,對於我,覺得這才是故鄉和家園,它們永遠都非常神聖和奇妙。
退休後在中國和美國兩邊安居,各住半年。每次離去前,泡棗酒三罈。
為此,讓我用我的三罈棗酒作為結束語吧。
三罈棗酒,瓶口嚴封如鎖,瓶中紅棗己醉,是遠方的故人,惦念著我的饞,喚回中州的夢,一粒粒親手挑揀,風乾的大棗,棗如夕陽紅,唯餘蜜樣甜,一包又一包,快件專遞而來,一年復一年,邁過黃浦江畔,帶著溫情的紅棗,將三個酒罈裝滿,濃香的醇酒注滿了, 撒落枸杞如散花,深藏在北邊牆角。
昔日雞鴨魚肉,酒醸和湯圓,塞滿的冰箱清空了,筵席散了,窗簾籠罩全屋,昏暗寂靜,門窗鎖實了,我們離開家了,太陽追著月亮,又遠去天的盡頭了,屋裡人走了,房空了,曾經夢裏徘徊,廊前門後,一把把椅子上無人,啼鳥破曉三兩聲,寂廖院中更聲靜,卻有牆內三罈酒,兀自縱情酵釀,如生命成熟生長。
等暑夏過盡,主人歸來,房前鳥雀盤桓,喚破了一屋寂靜。葉子紅遍的秋天,北陽臺又會掛滿醃臘,醉了蝦與蟹,風乾了鰻鮝,鹽醃了花生,蜜浸了桂花,。百合臘梅和蘭花,點綴房前房後,婀娜多姿,顧盼有情,香送窗裡窗外。
屋內樂音繞梁,琴聲鏗鏘,四壁的畫相映,咖啡飄溢滿屋香。三罈棗酒紅了,且把封帶撕了,酒色如晚霞,把我臉頰暈紅,鋪了桌布的檯面上,燈紅酒綠相映,砧板聲聲十面埋伏,如騎兵馳騁峰迴路轉,廚房內又飄香了,朋友們快到了,我站在冬青樹前,望著小路,笑了。
顧月華(寄于紐約)202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