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即使在思想混乱的罗马时期。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主要吸收了苏格拉底的思想。稍晚一些的普罗汀(又译普罗提诺)则主要吸收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与世间万物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世间万物是不完美的,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在柏拉图那里,世界是二元的。普罗汀则认为上帝(相当于柏拉图理念世界的汇总)与万物是一体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本身。这就成了一元论。
接着普罗汀细分了万物的类别,标准是距离上帝精神的远近。上帝之光首先产生那些永恒的理念(跟柏拉图的理念一样);接下来是人的理性或者叫灵魂(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灵魂回忆起理念世界);然后才达致所有有生命的事物,它们都含有上帝之光,哪怕一只蚂蚁一朵花;最后则是上帝之光照射不到的非生物。
说到最后,似乎有些不妥,这些非生物就与“上帝”无关吗?就是不存在吗?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又成为二元的?有上帝之光的和没有上帝之光的?
其实在说到非生物之前,很是圆满,但说到非生物,似乎中断了上帝这一精神,世界又成了分裂的。从这点上说,他与柏拉图有某种相似,都没能让世界完整起来。
可能也正因为此,普罗汀很蔑视肉体,他认为这是物质的,跟上帝精神无关,所以他就百般的虐待自己的身体。他吃的很少,常常是饥肠辘辘。他患有肠绞痛,需要按摩治疗,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认为不值得。这就让人想到伊壁鸠鲁,他就不会这样,虽然他反对穷奢极欲,但绝对保证必要的生存需要,这样才不至于被外在的不适所干扰,从而能像睡觉一样平静的对待生活。
普罗汀有个做议员的弟子,也坚决的学老师的饮食方式,粗茶淡饭而且还经常不吃,时间不长,痛风病不治而愈,把他高兴得不得了。所谓无巧不成书,也只有这样人才适合学普罗汀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人社会地位高,生活优裕,大鱼大肉吃得脑满肠肥,自然希望多吃一些蔬菜粗粮,偶尔饿一下也无妨,毕竟肚子里脂肪多得是。为什么得痛风?不就是血液中营养太多了吗!今天的达官显贵和富足的中产阶级的人们,应该也适度的学一学普罗汀的生活方式。
普罗汀不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甚至还为生活在肉体之中感到痛苦。他的弟子景仰他,想给他画个像,便于平时鞭策自己,也为了方便传播他的思想,但他坚决反对,他嫌弃自己的肉体,以至于弟子们只能请来最有名的画家先来假装听课,然后凭印象勾勒普罗汀的轮廓。普罗汀临死前一点也不难过,而是平静地说:“我终于可以让位于我肉体中的灵魂回到神明那里去了。”他死得很安详。
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们,对死亡都看得很淡,他们不寄希望于来生,而是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生的模式和价值,为世人留下选择的样本。这就是哲学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