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结束高考两天后,N市将迎来为期两天半的中考。等到6月底中考成绩公布,考生依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成绩,基本可以判定将会就读于哪所学校。
2011年,N市教育局将指标生人数由各高中招生计划的75%扩大到80%,至今这一比例没有变化。所谓指标生政策,是指各高中把招生人数按比一定比例分配至N市的初中学校。比如一中计划招生1000人,那么有200人属于统招生,按照分数由高往低录取。另外800人,按不同比例分配至各初中。
高中分重点与普通,这是大致分类。在考生心目中,还可以有更细致区分。重点高中升学率都很高,但从数据看,毕竟有差别。普通高中学生,都是重点高中挑剩下的,但普通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同样有高有低,所以也有好的普高和差的普高。
什么都可以乱,次序不能乱。
许多年前,曾有位很差的普高的校长说,你们这些好高中都要感谢我。
“你们的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我的学生都是带着刀子和避孕套上学。”言外之意,没有他忍辱负重托底,其他高中的学生管理可想而知。
他的言论,高中的校长们心知肚明,对他报以深切同情。然而,职业学校的校长对此嗤之以鼻。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你永远无法想象看课本像看天书的职业学校学生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暴力与性,是人类最古老的欲望,在没有学习的约束下,将会焕发巨大能量。职业学校的校长才是稳定教育大局的中坚力量。
当然,许多年过去了,无论是重点还是普通,包括职业学校,管理水平都有极大提升。他们各得其所,各安天命,朝不同方向培养人才。
管理水平提高是好事,但它改变不了分层。
2
所以有人说,中考才是人生第一个关口,人生的分级从中考开始。从哲学角度看,人生的意义在于终点,但普通人还是执拗地相信,人生的意义在于起点。
因此,初中考生更看重能不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这意味着上好大学的机会多了些。而考上重点高中,必先有好初中。
一所学校和一个人没有多大区别,想发展离不开个人努力,但也不能排除弯道超车。有些初中依靠个人努力,有些依靠政策扶持,成为名校。
名校除了能提升教育质量之外,还有两大功能,一是集中了包括择校费在内的优质资源,一是提高政绩。
同等成绩,有钱人家的孩子上了名校,没钱人家的孩子去了普通学校。这不仅仅是N市的问题,更是全国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出台指标生政策,对于促进教育平衡,积极作用还是很明显。至少,这让人们看到了某种公平。
然而,公平如美女,永远是稀缺品。
N市下辖七区三县,七区中有两个郊区,另外五个市区中,C区算是新晋市区。
考生的排名看成绩,区县的排名看财政。C区大部分是农村,近几年靠卖地迈向新高度。但这如同白区、沦陷区和老区,还是有差别。即便从了良,正道的妇道人家还是看不起。体现在教育上,更为明显。
市区高中的指标生,只分配给C区部分初中。C区另有不到十所初中,市区高中指标生一个都不给它们。
C区的高中,同样将部分指标生分配给市区,为了体现公平,数量相对也少。
那剩下的近十所初中怎么办?作为自家孩子,从2017年开始,C区的高中将招生计划不到50%指标分配给它们。
也就是说,N市的指标生政策实行了不到十年,在2017年,终于有了形式上的贯彻执行。如同东北易帜,蒋介石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你不能说这不是进步,只是迈的步子小了些。如此的结果,在多年实行指标生政策的市区,有些初中高中录取率已超过50%,而在C区的这近十所初中,只有20%。
更何况郊区以及下面的县呢?
在公平的政策下,有些学校的孩子反而更难考上高中。别忘了,它们同在一个城市,同在一个教育政策下。
雨露均沾,并非是一句期盼,而是一部血泪史。
3
我们对未来都怀有美好期盼,辛苦一点不要紧,为孩子多付出一些也无所谓,但到了升学时,我们发现,我们一切的努力,都倒在了公平面前。
从制度文本上看,指标生政策的确是相对完美的政策,在抑制初中择校,以及促进公平方面,你很难找出它有什么大问题。
是的,我们经过多年操练,早已洞悉其中奥秘。政策好不好不在于制定,而在于操作。以我们的智慧,任何完美的方案,都能找到漏洞。给不给名额,名额偏向哪所学校,都有可操作空间。
这背后有各区县之间的利益分配,有运筹帷幄,有私下的解决。就是没有让薄弱学校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机会。
在成绩上,谁都不敢作假。但不同区县的初中生,因指标生名额比例的差距,有很多考生无法与其他学校学生对等。
还有个别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后,便不见踪影。他们悄悄以借读生的身份,进入重点高中的教室。中国最深奥的智慧,不在《易经》中,也不在《道德经》中,更不在自先秦诸子以来圣贤的著作里。
它存在于乡野诸人口耳相传中。
“关系”,只有简单明了两个字。上上下下搞好关系,多结交关系,善于利用好关系。在关键时刻,抵得过黄金万两。
有些人,即使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也输在关系上。
4
本来是促进区县教学均衡、提振薄弱学校的政策,经过多年以后,强大的依然强大,弱小的依然弱小。如同刚到鹅城的张麻子, “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N市教育局喊了多年。
以至于他自己都相信了。
“N市的教育很公平,N市的教育质量蒸蒸日上,各区县教育局都支持市局的工作。”一遍遍的说,错觉也可以当成现实。
向下传导的结果,是名校小升初依然火爆,弱校则门可罗雀。
N市有三所初中名校,每年6月,报名人数数以千计。三所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其中一所是纯粹私立,另外两所是公办私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的性质是私立,教师却是公办。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公私合营和入社,由此上溯至公元640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王朝开启了一个国家下两种制度的对藏统一。
可见,公与私和谐共存是有先例的。
公办教师可以有效管理,私立性质可以收取高额费用。其中一所私立学校,每生每年两万多学费。一千左右的学生,每年两千万的收入,抵得过一个中小型企业。没有人公布这所学校的收入到底流入何处。
有个周末到学校接孩子回家的家长,站在学校门口说:
“学校的大门真气派,像个收费站。”
招生名额有限,考入这样的学校并非易事。对家长来说,拿钱是小事,怕的是拿钱也上不了学。孩子考上,花光积蓄也会喜极而泣。
它们吸走了周边不少尖子生,周边学校依然薄弱。说好的公平呢?
继续向下传导,全市那么多小学,总有拔尖的,即便不拔尖,还有对口的好初中。家长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这些小学。没有能力的,买学区房。有能力的,运用古老智慧。
终归一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5
N市是北方一所大省的省会。学子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步步辛辛苦苦走来,等到高考时,他们发现,清华北大分配的名额相对于北京上海,少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时,他们突然醒悟。他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娘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