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部控制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微博看热搜榜。榜单前列是疫情的发展,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和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我时刻想知道疫情是否已被成功控制,也需要那些感人事例给我安慰和力量。这是我作为一个只能呆在家的学生在疫情中唯一能做的事。我是00后,今年刚好18岁。18岁的我们在这次疫情中,是个平平无奇却又与众不同的群体。我们年轻,对世界仍抱有梦想。我们是直接接触网络消息的群体,每天好友群里都有关于今日新闻的探讨。为医疗前线物资的缺乏担忧,看到初中学校领导带着口罩在党旗前合照的形式主义行为也会感到义愤填膺。18岁,热血仍未凉,这是最好的年纪。但我们做不到如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也没有必须要出门工作的生存压力。其实在疫情中我们算是很幸运的一批人。青少年不属于易感人群,我们高三生也天天呆在家也没什么感染风险。我们只是比其他人多了一点点对高考的恐慌。我们在等待,等待疫情过去,等待重返校园。我们在相信,相信高考面前自己能行,也相信疾病面前中国能行。我们在盼望,盼望成年后崭新的生活,也盼望疫情过后崭新的中国。
时光流转,现在坐在青岛大学教室里的我不久前又面临着新冠疫情带来的潜在威胁。经历了9月底青岛港两名码头工人感染以及十一长假后发生的胸科医院患者感染事件,我才意识到新冠肺炎问题尚未得到根治,曾经战胜过它的我们自然有丰富的处理经验和技术支撑,但这不意味着新冠肺炎不会再给我们普通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不过这次疫情的反复让我真正切身体验到疫情防控的中国速度以及各级人民的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双节假期里,青岛市共接待游客447.58万人次,而胸腔医院感染者的出现紧随假期,这给那些游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慌。然而在经过调查后青岛首先一面用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向游客解释他们被感染的几率很小,另一面着手对全市人民的核酸检测以及对胸腔医院及其它感染者社区进行重点检测和排查。当然最终结果可能每个人都有所耳闻,截止到10月16日,青岛市完成了令世界都为之瞩目的超过10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这离不开“10合1”的高效检测手段,更与百姓的积极配合,自觉服从有很大的关系。首次接触疫情时我们中国人民的自觉性就呈现惊人的一致高度,自觉配戴口罩等防护设备,自觉隔离,而现在的青岛更是如此。凌晨1,2点,检测点外排着一大队等待检测的人,他们秩序井然,听从现场医务人员的指挥。平时去到公共场所的时候都自觉戴上口罩,如果没有戴口罩会有工作人员提醒,并且大部分人也会自觉戴好,或者是用衣物遮挡,避免正面对着别人。一如既往地,青岛人民在政府的雷厉风行下严格遵守要求,再加上高效的检测手段,这些创造了青岛奇迹,中国奇迹。尽管我们的检测过程令人惊叹不已,但检测出的几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仍带给我们许多警示。经过详细调查后,青岛政府发布了此次胸腔医院疫情的源头是两名阳性的码头工人和普通病患在一起接受治疗,从而造成了较大面积感染,而疫情中还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感染,虽然并没有乘客感染的报告,这是否意味着某些方面我们还是放松了警惕呢?医院混合安置病患的做法是否适当呢?我们应当随时意识到疫情反弹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虽然我们取得过胜利但我们还应时刻处于备战疫情反弹的状态,这些是我作为亲历者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度让我和每一个中国人都对这次青岛疫情防控充满信心,现在我的校园仍处于封校状态但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全力配合下青岛终将完全战胜疫情。美好人间需要每一个健康体魄的人来构建,而疫情中自觉的我们,恰恰是疫情中最靓丽的风景和最温暖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