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日记丨大白中的一员

12月25日  西安   雪

12时12分  紧急通知,做好赴基层社区疫情防护准备。

12时35分 14人的基层社区防疫组微信群组建。

13时38分  确定赴三桥街道车辆厂采样点

14时23分 从出发赴车辆厂。


城区管控,城市按下暂停键。

汽车歇了,停不下来的人们静了下来。

预计2小时的车程,1小时40分到达。


到达后,穿上大白服,带上头套,手套,和面罩,就开始进行核算采样工作。这个时间段,我处于迷茫,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就这懵懵懂懂的上了核算采样岗位。


简单的工作说明我就上岗了。

岗位上,显示器是看扫码是否成功;鼠标是点击上传;键盘,输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一个扫码器,识别健康码;一个读卡器,识别身份证。

工作要求就是身份与二维码一致,不能有错。我是整个采样工作的唯一进口;识别配对的速率直接决定整个采样过程的速度。

穿上防护服,站到岗位上,面前就是群众。责任感,使命感,并发出无穷的动力。

斗志不断被激发,仿佛梦回火热军营。



第一场检测,持续了3个多小时。

从无从下手到初步了解流程——观望5分钟,在加简短的说明,我就正式上岗了。

从手忙脚乱到熟练掌握——上岗实操作10分钟

慢慢适应了,开开慢慢吆喝起来:

”手机屏幕调亮“——提高首次识别通过率

”手机放中间“”上下动一下“

”小孩不需要身份证号,扫大人的“”娃叫啥“”联系电话“——小朋友的识别过程

…………

天气越越恶劣了,气温越来越低了,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声音也开始沙哑了。语言也越来月少,越来月简洁:

”扫码“”上下动一下“”再扫“。识别后,左手一摆,说”走“,在没有多余的力气说更多的话,也不再解释为什么没有识别,只是说”再来”;为什么不需要孩子的身份证号,只是说“再扫一下你的”

对操作缓慢的大爷大妈,直接上手操作。

忙起来了,也就忘了时间的奔跑,只是不停的在工作。

你需要去照顾不同的人群:

爷爷奶奶,行动缓慢,听力不太好,你不能催,说话要大声;

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急性子,稍不注意身份证拿走了,二维码忘拿,或者不听招呼自己走了,我好难啊

还是年轻人好,一个人,健康码一刷,就OK。突然希望都是单身的年轻人。


忙着忙着,一阵便意,一咨询,穿上防护服,就不能上洗手间。终于知道防护服上的双面胶是干什么用的了。只能憋着。

采样中,最让我痛苦的,无时无刻伴随着我的就是,眼前一片雾气。

口罩,面罩以及寒冷的天气——对我们眼镜一族完全不友好。

就这样克服着雾气,忍受着便意,一直坚持到18点30分,开始换班。

连续数个小时的全身心投入,脱下防护服后,第一时间冲入洗手间,解决了个人问题。同时也发现,摘下手套的手,僵红僵红的。



第二场检测   

重新再次穿上防护服,带上头套/口罩/面罩,进入战位;

于第一场检测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人协作推进,姚老师负责操作,我负责扫码。

又开始一遍一遍的问道”孩子姓名““联系电话”

……

别的岗位上,小丽姐也没闲下来,协助工作人员扫码,提高效率。刚换下的同志,稍作休息,又投入到维护秩序的工作中。

在22点30分左右,接替我们的同志到位,我们被分批的替换下来。



离开核算测试点的时间是23点了,

凌晨0点35分,到家。

孩子都睡了。

愿世上不在有大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