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答好基层治理必答题
近期,媒体上公布了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从根本上是宗旨意识淡化、政绩观出现偏差、纪法敬畏缺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侵蚀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担当尽责、实干笃行,发挥好表率示范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查摆、分类施策、系统施治,切实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基层治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对基层单位进行管理和指导的工作。基层治理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基层治理不良是当前主题教育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基层治理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干部互相推诿、责任逃避、公共资源被侵占、基层民主生活缺失等等。解决这些不良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基层治理不良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权力滥用。在一些基层单位中,一些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将权力用于个人私利,损害了公共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也破坏了组织的公信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其次,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落实责任到位,对治理不良的干部进行问责和纠正。同时,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鼓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治理、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
基层治理不良的另一个表现是信息不对称。在一些基层单位中,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决策的不科学和不公正,进而影响广大居民群众的利益。一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当“指挥家”,靠汇报了解情况、用电话安排部署,虽然工作效率看似得到提高,但了解到的基层民情不真、不细,了解情况时差之毫厘,制定政策时脱离实际,推动落实时就会谬以千里。这就要努力去贴近群众、敬畏群众、服务群众。要虚心向群众求救,广泛汲取群众智慧。深入基层、融入基层,用一件件实事赢得群众认可。
基层治理,事关群众福祉。干部和群众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进步,干部都始终不能脱离群众,用心用情用力答好基层治理这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