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直接以大人的权威或者比较不尊重孩子的语言来把限制的行为表达出来,但其实孩子此时的心情肯定是愤愤不平的,在他们眼里会因为你对他们的态度而产生怨恨,如果孩子记性好还会给你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
所以,如何对孩子表达限制行为方面,我们需要一点点的技巧,既能让事情按着我们的意愿发展,但同时也更能保护孩子的内心不受打击。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例如孩子今晚看电视超过了时间限制,迟迟不肯关电视,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1.说出孩子的感受,并用简单富有同情的话跟他说:看的出来这个节目确实很有趣呀,你很喜欢
2. 明确地指出限制的具体行为:但我们规定了,看电视的时间是在半个小时,这是我们的规定,妈妈相信你是说到做到的孩子对吗?
3.指出至少部分能实现的途径:或许我们可以先关了电视,妈妈陪你读一会儿故事书,你觉得怎么样?又或者你能给妈妈介绍一下这个动画片都说了些什么吗?妈妈也挺感兴趣的。
4.父母做出限制的时候多少会让孩子不满,所以家长必须语气平和,不应大声呵斥孩子,尽量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对话,但同时我们也尊重既定的规矩,所以我们还是会选择关掉电视。
但这种做法和你无情且没有打招呼或者直接呵斥孩子关掉电视,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或许也更容易明白规则制定的道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不需要照本宣科的熟读对策,有时候,只需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本质”,就能见招拆招。
我觉得任何的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共情,尊重,和善,坚定”的原则之下实行。
如果脱离了“共情”,你会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从而让孩子的心里产生怨恨,报复,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
如果脱离了“尊重”,孩子就没办法独立思考或自主地解决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把他们看做一个“人”来对待,而并非“孩子”的角色
如果脱离了“和善”,孩子就会不自主地抵触,亲子沟通将会更加困难,让原本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如果脱离了“坚定”,我们就会纵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继而引发更多边缘效应,无法让孩子培养共情,尊重他人等能力
其实应对孩子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都有不一样的方法论,但万变不离其宗,把握教育底层逻辑,你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缓和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