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房间,无意中翻到了一本笔记本,里面有着四年前写过的几篇文章,仔细读下来,发现无论是文笔还是内容,都和我现在的水平差不多。这意味着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在读书写作方面我没有任何的成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不仅是读书写作方面,包括自己的生活,除了年龄增加了四岁,其它方面没有任何的收获,想想都觉得后怕,回过头,再看来时路,路被自己越走越窄,前进的方向越来越模糊。人生正处于失控的边缘,到了一定的年龄,却没做到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
有时一个人安静靠在桌前问自己,什么样的痛苦才算得上苦难,苦难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些年在外面工作,多多少少受过一些苦,只是很多时候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自己遭受苦难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让自己白白受苦,以后要做的更好,避免再受类似的苦,后来等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期,却并没有走上正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同样的陷入了过去的泥沼里。常常告诉自己不能白受生活的苦,一定要让每一段黑暗的岁月都有意义,到头来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到,我没有抓住苦难带给我的任何收获。
《朗读者》里关于苦难董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痛苦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语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中国古代文人有多少沉郁顿挫的痛,就有多少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
1849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险遭枪决,最终他是戴着手铐脚镣离开了彼得堡,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但是痛苦的牢狱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相反把他推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
他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便我们在最恶劣的境遇,我们仍然有着不可被剥夺的精神的自由,可以选择以尊严的方式面对痛苦,而这种选择本身,就彰显着人性的高贵。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品格和智慧,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由痛苦转换而成的财富。
看到这段话我就问我自己,你配的上几年你受的苦吗?我确信我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哪怕是一点点,都比现在更好。只是我并没有在这四年间把自己所受的苦当做我前进的动力,我从来没有自己受这段苦,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后再走一步,不断的在丧失自我的完整性。
人生最怕的不是受苦,而是自己知不知道受这段苦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中遇见过一些人,在面对苦难时,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多的是努力拼搏,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纵然日子过得不如人意,但脸上却露出一副坚毅的神情。
在漫漫人生路上,苦难和不如意时常伴随左右,人生实苦,唯有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