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这是一篇迟到了一个多月的年终总结,由于2018年末的旅游和新年伊始的ddl(其实是拖延症),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写下这篇文,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一点点回忆2018的很多过往、收获与遗憾。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间如浩荡江水,东流入海。本文是我从2013年开始写年终总结的第六篇。今年也打算建立个人公众号,用来逼迫自己写点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毕竟身在欧洲,吃喝玩乐读书学习还是有很多素材可以写的。
今年的主题是Start of Something New,源于小时候很喜欢看的电影《歌舞青春》的一首主题曲。之所以采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今年是我开启新旅程的一年,全新的体验和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
2018这一年,我本科毕业,来到荷兰继续求学。基于这个主线这个小结也将分成4部分:旅游篇、学习工作篇、生活篇和OKR计划篇。
一、旅行篇
很多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有些夸大其词,毕竟读一万本书还真应该比行万里路的收获要大;但是,行万里路的收获可不是读很多书就能够替代的。下图是我2018这一年的旅行轨迹。
当然,经济独立前的旅行开销都受之父母,无论走到多远,走过多少地方都心中有愧。
2018年年初,我第一次离开大陆,来到香港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在HK的几所世界名校徜徉,在尖沙咀旺角这样的购物中心看人来人往,在维港的岸边领略香港夜景的魅力......这些都是在大陆很难有的体验。
2018年暑假,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心心念念的日本。我在日本感受着同为东方文化却迥然不同的文化冲击,体验日本的传统祭典,品尝以前只有在动漫里的看到的很多和风美食,睡在充满历史感的日式旅馆、在日剧画风的居酒屋里撸串……
本次霓虹之行,我期待了一年并和好友们策划了半年。过了许久,我时不时翻看电脑里的视频和相片,一幅幅画面在脑中闪过,都会会心一笑。话说我欠下来的游记,迟早得补上。
2018年下半年,我来到荷兰继续HCI的学习。在荷兰这块弹丸之地,利用闲暇时间坐着小火车去各个城市压马路,大大小小的城市,只要有时间都尽量去玩玩~
荷兰同时也是个博物馆之国,到处可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于我而言也是诱惑十足。
除了荷兰境内,也曾坐大巴到邻国比利时度过一个周末;圣诞小长假更是和好友们去奥地利旅行了一周。短短几个月,在欧洲几个国家里到处游荡,深深地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习俗、建筑、饮食等方方面面的差异。
我个人很喜欢到处旅游,不仅仅只是为了玩耍和放松。旅行对于我的第一个意义便是增长见识,很多别人告知我的事,只有亲身体验一次,才能真正刻入脑海。
另外,走出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圈子,换一个环境,也许能帮助自己从僵化的思维中走出来。董其昌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享受生活,活在当下。
二、学习工作篇
2018年年初完成了作品集最后的的排版,PS简历的不同版本,终于在去hk前完成了所有的申请工作。不得不说,处女座在整理文件方面有一种蜜汁强迫症。
在接下来几个月里,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英国、荷兰和瑞典的offer,其中最想去的几所学校除了TUD其他都拿到了,今年的申请也算是一次大丰收。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申请学校的经历,认识了很多交互设计圈的前辈和优秀的战友们,从而认识到了自己眼界学识和专业技能的浅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各位的帮助和互相鼓励,今年的申请结果也不会如此的尽如人意吧~
2018年的毕设我再度跑回同济做,在没有大佬带飞的情况下,从头学习python(本科欠下来的债啊),和机器学习算法Keras,短短3个月倒也还真把一个弱智的AI机器手开发了出来,还在最后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拿到了一个全组最高分(跪谢陈老师不杀之恩)。
在同济做毕设的几个月,常常有机会帮着老师做一些项目,对于自己增长见识和能力的提高还是大有裨益。那一段时间貌似CDI正在做普及青少年创客教育的相关工作,就经常跑去中小学帮着展示开源课或者暑期工作坊的优秀项目。回想当时为小孩子们准备的创新课程,仍然感叹自己年少时这方面教育的缺失,以及小城市和一线城市在教育广度和博雅教育上的差距。
身在同济,除了忙于毕设和老师安排的工作外,还能常常去蹭设计学院的各类讲座,从当代的知名设计师,到国外顶级名校的院长都曾莅临。不仅如此,学院里举办的学生作业展、毕业展相对于华科而言确实高了一个量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还参加了同济的WIEE创博会和ARK创变大会,既增长了见识,聆听了大师的演讲,也结识了几位圈中的好友。
2018年8月,我来到了荷兰求学,第一次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听课、合作、读文献、写报告,英语渣成狗的我全程懵逼。一次次读paper到深夜(还是本科欠下的学习债),做木工,进行用户访谈,所幸身边的组员都比较靠谱,一路强势carry。
对于ID的学生而言,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一年两次的Demo Day,是将一整个学期的design project展示出来的时候。一连几天坐在电脑前把布展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准备好,最后能在demo-day上很好地展示给观众,也是成就感爆棚。
一想到下个学期再也没有小组项目了,没有大腿们的solo真的很可怕。。。
回想2018这一年的学习经历,很多都是在为本科4年的碌碌无为买单,至今方向不明确的我还不懂得到底应该钻研到哪个领域。在荷兰这半年除了英文写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外,貌似其他技能和专业视野还是进步缓慢。
新的一年,仍然有很多东西得学,很长的路要走。
三、生活篇
写到这一部分时,正好是在2019年的新春佳节,长那么大第一次在国外过春节。每年春节都是和家里人登高望远,和中学小伙伴们胡吃海喝,不过所幸荷兰也有不少“游子”在外组织了一次饭局,不至于一人在家守岁~
2018年3月,我来到上海做毕设。抛开学习工作之余,最常做的事莫过于去逛逛上海的各类博物馆和艺术馆,有时是自己一个人,有时拉上二三好友。从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玻璃博物馆这种公立大馆,再到余耀德美术馆、喜马拉雅艺术馆、HOW美术馆和艺仓美术馆这类私人小馆。
也常常会在上海接待前来游玩的小伙伴们,看东方明珠,欣赏南浦大桥的樱花,逛1933老场坊,去世纪公园踏青,克金去Sleep No More话剧......
6月,回我科进行毕设答辩。本科的最后几周,好好在华科度过~
大学4年,也不是图书馆的每层楼都去过,30多个食堂也没全部踩点,几千亩的土地上还有很多秘境没有探索,离开几个月的我,对日新月异的学校竟然也跟不上她变化的步伐......某个下午翻开相册里的种种回忆,也会感叹时光过隙,高考后入学仿佛还在昨日,今天却要收拾行囊。
毕业典礼上,一首首歌唱起,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遥想自己在华科度过的几个春夏秋冬。这些年对于我来说是燃烧一段生命,而对于世界来说只不过是雪落黄河……难得家里人在我毕业的时候一次来了武汉。
Bye Bye~HUST!
8月,人在荷兰,生活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拖着大包小包做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联系中介搬进新房,买盆栽装饰自己的阳台,办银行卡,去市政厅注册市民身份,办理交通卡,校园卡,找前辈买二手家用电器……所有事情都得自己操办,毕竟是自己要住两年的窝,不能怠慢~
初次来到西方国家生活,方方面面都不那么适应,荷兰语一窍不通,自行车一定得开前后LED灯,地铁火车没有安检,公交得按铃下车,商店6点就关门了,饮食难吃到爆,上个厕所还要收费等等等等等。面对着这些文化冲击我居然有些茫然。
虽说一人流浪在外,但还是会认识许许多多的中外好友,一起去玩耍,一起聚餐。深知自己并不善于破冰,轻微的社恐以至于面对social的场合总会无所适从。不过随着和他人越来越熟悉,最开始的不适也会逐渐消失。
当初在择校的时候,除了学校的实力,自然也会考虑这个城市带来的机会。Eindhoven作为欧洲科技城,拥有很多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YoungArtNight,荷兰设计周,GLOW灯光节,MakerFire的创客展,HIghTechCampus园区,很多和交互相关的论坛活动在这里都有。一直觉得非常幸运当时选择了TU/e,学校本身的资源之外,还有所在城市带来的机会。
生活从来不应该被工作和学习填满,有时候和好友约一顿美食,喝个下午茶,参加个有意思的工作坊,摆弄一下家里的花花草草,听一个音乐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幸福感。
人需要被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书写,而生活里,最容易找到那些故事~
四、OKR篇
OKR = 目标Objectives + 关键结果Key Results
和去年一样,在年初列下了OKR目标并在年末时,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打码的就是不方透露的哈)
今年除了在旅游,人际关系,申请工作做的比较不错之外,其他很多方面都只是浅尝辄止:要写的文章迟迟不动笔,该读的书好几本没坚持完,该完善的在线作品集一直没开始……甚至相比2017年的目标完成度还更低。
2018争取设定少一些目标,提高完成率,毕竟同时开始很多工作不如把一件工作做好~
这是开始写年终总结的第6年,感谢为数不多但还是愿意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今年本来要赶ddl,原本打算放弃了,不过想着坚持那么久不容易,拖了一多月,还是抽点时间慢慢码了吧~
今年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走到了更远的地方,见识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和风景。虽然经常很累,但也是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2018 这一年,我们回望,我们收获,我们重新开始!
2019年2月16日凌晨
余小宇谨以此文
献给逝去的2018~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