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诗经》第26天,2021年3月19日
国风·邶风
邶风·柏舟(1)
泛彼柏舟(2),亦泛其流(3)。
耿耿不寐(4),如有隐忧(5)。
微我无酒(6),以敖以游(7)。
我心匪鉴(8),不可以茹(9)。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10)。
薄言往愬(11),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12),不可选也(13)。
忧心悄悄(14),愠于群小(15)。
觏闵既多(16),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17),寤辟有摽(18)。
日居月诸(19),胡迭而微(20)?
心之忧矣,如匪澣衣(21)。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22)。
【注释】
(1)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柏舟:柏木做的独木舟。
(2)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
(3)亦:语首助词。流:中流,水中间。
(4)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5)隐忧:深忧。隐:痛
(6)微:非,不是。
(7)敖:同“遨”,与“游”同义。
(8)匪:非。鉴:铜镜。
(9)茹(rú):猜想。
(10)据:依靠。
(11)薄言:语助词。愬(sù):同“诉”,告诉,诉说。
(12)棣棣(dài dài):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
(13)选:算,筹算,算计,引申为因计较得失而改变准则;一说屈挠退让。
(14)悄悄:忧愁貌。
(15)愠(yùn):恼怒,怨恨。群小:成群的小人,指众妾。
(16)觏(gòu):同“遘”,遭逢,遭受。闵(mǐn):痛,指患难。
(17)静言:静静地。言,而,结构助词。
(18)寤:交互;一说通“啎”,逆,相逢的意思。辟(pì):通“擗”,捶胸。摽(biào):捶,打。
(19)日居月诸:《诗经》常以日月比喻夫妻关系。居、诸,语助词。
(20)胡:何。迭:更动。微:亏缺,隐微无光,指日蚀、月蚀。
(21)澣(huàn):同“浣”,洗涤。
(22)奋飞:振翅高飞,有摆脱烦恼的意思。
【简析】
《邶风·柏舟》的作者和背景,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无定论。简略言之,汉代时不仅今古文有争议,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见。《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之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韩诗》亦同《鲁诗》说(见宋王应麟《诗考》)。《毛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同。
自东汉郑玄笺《毛诗》以后,学者多信从《毛诗》说,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诗序》,作《诗序辩说》,又作《诗集传》,力主《柏舟》为妇人之诗,形成汉、宋学之争论。元、明以降,朱熹《诗集传》列为科举功名,影响颇大,学者又多信朱说,但持怀疑态度的亦复不少,明何楷、清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皆有驳议,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今人之《诗经》选注本、译注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高亨《诗经今注》、陈子展《诗经直解》均以为男子作,而袁梅《诗经译注》、程俊英《诗经译注》又皆以为女子作。
这些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
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全诗五章,每章六句,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