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这个词,最近比较火,生活,工作当中也时常听到人说到这个词。
不同的人对“格局”的理解也不一样,老板生意不好,欠钱暂时还不了,竟然也用到了“格局”两个字,说他是有格局的人,只要经济好一些立马就还。
那何谓“格局”?
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百度百科
我所理解的格局,是一个人的认知程度、眼界、远见。
这个东西不能具象化,就像一个人的外貌、气质、着装等共同构成的第一映像,而一个人的性格、素质、谈吐等可以算第二印象,这些可以大致评价出一个人的好坏。那么格局则是给人的更深一层次映像,格局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对一个人的评价高低。
毛主席是个有格局的人,当时中国刚解决,经济也特别的困难,但毛主席还是坚持支援朝鲜战争。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文正
如果我们过分相信自己所谓的才华,其实就将最终的格局限制在自己当下的水平上了。
那如何提升“格局”?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它可以使头顶的星空,也可以使心中的道德,只有敬畏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吴军博士也总结了提升格局的五个维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
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吴军博士的这本《格局》是从人生的格局,命运的力量,生活的节奏,智者的见识,心智的成长,悲观与乐观,未来的法则七个方面展开去讲格局。
每个人身边都不缺智者,只是有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有的人不愿意罢了。
要想提升自己的格局就是要多出去走走,多见见牛人,提升自己的圈子。
书中有一个案例特别打动我,说到的是吴军博士刚开始在中关村卖电脑时,遇到了香港商人,张国贤先生,张先生的格局特别的大。
为了提升吴军博士的格局,张先生请吴军博士到北京最好的一家餐厅吃饭,那一顿饭一点都不便宜,一顿饭是当时吴军博士一个月的工资,去过好几次,那就相当于好几个月的工资。
当时吴军博士很不理解,那个餐厅是他当时消费不起的,对吃的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手上的钱不多,特别的想让张先生请他吃饭的钱直接给他,让他自己自由支配。
但张先生却说:请吃饭,带你享受生活,是为了让你开眼界,让你体会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以你的能力,将来会比我生意做得大,生活得好。如果我把钱给了你,你就会满足于那几百元钱,格局就太小了,那样你只能成为一个挣点儿工资,资金就满意的人。
张先生就是吴军博士的贵人,有时我们的格局受限时,能得到身边贵人的指点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也特别的有感触,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一下子来到城市的不适应。即使后来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有时难免会存在小农思想。
所以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多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己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