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昨天夜晚的时候,结束了《被讨厌的勇气》这一本书,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曾是抱着排斥的心理去看待的,看到书名下意识的以为这又是一本“无用”的鸡汤文,可能就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咽之塞喉。
然而有一天在社交圈再次被这本书刷屏了,于是尝试着放下心里的偏见,亲自去看看这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怀着好奇的想法翻开了这本书。
在书中智者用阿德勒的口吻与青年展开的辩论,我在其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对话,还有对人性的探讨。
作者岸见一郎是阿德勒的忠实信徒,在书中大量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知识,来解答青年的烦恼。这本书告诉你的不仅仅是人生道理,更多的是颠覆了我们多数人的常规思考,同时也给读者当下的思考带来现实上的联系。
在心理学上阿德勒、佛洛伊德与荣格并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同时阿德勒具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可见影响力之广泛深远。
阿德勒心理学在开篇即说到人生所有的烦恼均来自于人际关系,对此我是嗤之以鼻并不认可这句话,当慢慢看下去才发现这话是从人身上抽丝剥茧才得出的这个结论。
人的关系千丝万缕,处在这个世界就不可避免的会与他人产生联系,智者在书中也谈到了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因此一个人想要不受人际关系困扰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了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书中介绍了结论先行推导原因,智者解释说人的烦恼因为惧怕面对人际往来所以讨厌自己,以此通过自我厌恶来逃避人际关系。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是不是因为有的人恐惧害怕与他人交往,便自我心理隐喻放大自己讨厌的缺点,以此来暗示自我这样子肯定没有人喜欢与我来往,所以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人了?像那些近年流行的“社恐”、“脸红”、“宅男/女”等等逃避社会关系的名词是否也是从此衍生出来的?
阿德勒心理学也说到了“自卑”也是在人际关系中相互比较得出来的“主观性解释 ”而非“客观性的事实”,自卑往往是从人际关系中比较出来的,众口难调,你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眼光和喜好,田忌赛马下就比较出了自卑。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现实,我们却可以改变的是自己主观解释。
18度的井水不管是在春夏还是秋冬,它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温度,始终保持恒温18度。然而我们在夏天饮用时却是凉爽的水,在冬天饮用的时候喝到的是温温的井水,那为什么我们在不同季节喝井水感受的温度却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环境发生了改变,在夏天因为炎热喝从深井打上来的水会觉着分外凉爽,而冬天因为气温过于寒冷喝到的水会觉着温热的水。一切都没有变化,唯一改变的是主观意识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样的沿用在人身上也是如此。
阿德勒承认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利用得当就会变成人的催化剂,为了摆脱这无力感,人就会产生摆脱这状态的欲求,这就是“追求优越性”。为了变着更好的自己,人就会奋发向上,不满于现状不断努力,以此来看自卑反而成为了人类进步的一个契机。
在最后我领悟到了人不应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看世界,而应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不困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从我给这个世界能带来什么中来去寻找存在感与和成就感。人要有全局观念,学会接纳自我,把握好当下每一时刻,铭记此时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点,并非一条线,每一个踏踏实实走好的点连接起来便成就了如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