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有七宗罪,条条诛心。
“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发酵,
堪称由一句“不知道知网”引发的“血案”,
我们不知道作为演员的他,
到底是怎么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聘用为博士后的,
背后的利益链又是怎样的,
但19年学术界反腐第一枪,
已经打响了。
我们都知道,
“翟天临”不是个案,
而我们无能为力,
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
十几岁的年纪就高度近视,面黄肌瘦;
那些跟着导师拼命学习工作的研究生,
论文改了一遍又一遍,怕毕不了业,
怕无法再向上走一步。
他们为的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都说上学是“捷径”,
因为上学是相对最公平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亟待这件事的水落石出。
不论是认为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人,
还是要求严厉处罚的学术界,
我们要的,
不是演员翟天临“死”,
而是给真正努力、
公平竞争的莘莘学子一个正正当当的机会,
一个用金钱和权利都夺不走的机会。
如果不是堂堂正正考取的学位,
那除了满足虚荣心,
对人生价值毫无增益。
北岛所著的《城门开》里写:
上学的机会是受人控制的,
但读书与实践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课堂,
在这个学校中学习的权力只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
这比任何名牌大学的校徽重要得多!
如果有一天,
你的机会被别人的钱权摆平了,
那请记得持续读书,
因为有一个丰富的内在,
才是人生不断修行的意义,
踏踏实实努力的人,
运气不会太差,
我们管不了别人的良心,
但能管住自己。
过年的饭局上,
家长们一定会问小孩子们将来想做什么,
而不少小孩子真的脱口而出:
大明星、网红……
不少明星动辄上亿的片酬,
给了孩子们最错误的引导,
原来,不怎么努力,
只要长得好看、有流量就能赚大钱。
甚至把一些“三观不正”的事情,
当做很酷的事情在做。
央视《新闻直播间》点名批评某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乱象,
“未成年孕妇”甚至一时风靡这些平台,
受到了无数未成年的追捧。
2016年,美图公司发布了一份全球首份自拍报告——
《全球自拍粉皮书》。
报告基于大面积线上调研,
揭露了00后对自拍、网红的看法。
在调查中,
有超过60%的00后希望通过自拍当网红。
想当网红本没错,
但错的是当网红的初衷,
做网红本来该是特色和原创内容一体,
而不是为了赚快钱,
耽误学业,异想天开。
这不仅仅是孩子的迷失,
更是家长的迷失,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引导孩子拥有正能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才是一个家长该做的,
而不是放任自流,
自毁前程。
有一位曾经被贴上“流量”标签的男歌手,
他叫张艺兴,
我曾经看过他和经济学家薛兆丰的一段采访,
他提出自己在看《乌合之众》后的想法,
让我对他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观。
这个市场很浮躁,
但是出于漩涡中心的他,
能保持独立思考,
不被卷入浮躁的名利场,
本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去年,
不论是《创造101》还是《偶像练习生》,
都让“造星”市场再一次尝到了流量的甜头。
去年年底《青春有你》上线,
可练习生的业务能力大幅度缩水,
甚至不少练习生就练了十天半个的唱跳,
就来参加比赛,
都说自己有梦想,
喜欢rap的两个月没有一篇词创作,
喜欢跳舞的也没用力去练习,
梦想只是个幌子,
公司的包装才是真的。
他们背后的经纪公司和他们都知道,
只要4个月,
就能让无数的人认识他们,
就能有流量,
就能变现,成为金钱,
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浮躁的市场,造就了不尊重梦想的人。”
然而,
这两者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长此以往,
金钱至上,
娱乐至死,
自嗨自毙。
很多人一定和我有一样的经历:
被父母带去饭局,
然后听一堆“成功人士”吹牛和攀比。
俗称:死要面子。
小时候以为这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等长大进入了社会才知道,
很多吹牛的人未必厉害。
那一个问题来了,有多少钱,才算有钱,才能吹牛和攀比呢?
其实,只要能比得过桌上大部分人,
就可以这么干了。
所以真实的状况是,
有钱没钱都能攀比,看谁嘴皮子厉害罢了。
他们往往喜欢这样:
①自己在公司里的“壮举”,哪怕在座的听不懂。
②最近置办了什么高档物件,以彰显自己的品位。
③比孩子。
④比酒量。
⑤比谁会劝酒。
有意思吗?是真没意思。
这个过程,
美其名曰交情都在酒里,
可实际上,各自都在背地里“骂娘”。
中国著名编剧石康,也就是《奋斗》的编剧,
曾对中国人喜欢攀比做出评述,很有道理:
中国人在攀比上面花去太多时间,
攀比的效果一般都是伤害,
因人人都愿意用自己所无,
比别人所有,最终令自己感到不适与自怜,
我认为攀比没有用,
因每一人的人生都是一个长长的链条,
你不能从链条拿出一个节点来比,那样不客观——
李嘉诚比你有钱,但他比你岁数大,
你跑起的轻快对他来说买到破产也买不到。
和大家共勉一句话:
生活之累,
一小半来源于生存,
一大半来源于攀比。
春节档的一部电影——
《飞驰人生》,
剧本出自韩寒的手笔,
整部电影也是充满了韩式黑色幽默,
也不乏很多金句,
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最深刻。
第一句:
沈腾饰演的张弛落魄了,
拿出了珍藏已久的1991年产的葡萄酒,
林臻东一眼看穿是假酒,
因为这个葡萄酒庄1991年没有生产葡萄酒,
他对落魄的张弛说:
“人在顺境中的友谊不那么坚固。”
第二句:
张弛想重新回到赛车跑道,
前提必须得先搞到一辆赛车,
但赛车就是要很多钱,
没钱谈毛线个梦想,
当张弛找过往的好友、金主借钱,
四处碰壁,
最后落得上电视台卖惨求赞助,
他说了一句: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借过钱的、和被借过钱的人,
都太懂这句话了。
人生就是祸福相依,
搞不好哪一天就出纰漏了,
最难过的不是日子难,
而是没人帮,
帮过我的,我要记一辈子;
人生就是不断遇见白眼狼的过程,
搞不好哪一天就因为借钱给他们,
人财两空,
一开始不好意思要钱,
后来问他们要钱,
他们也不还。
借钱见人品,
能借钱给你的,都值得深交,
借钱不还的,都可以被诅咒。
①家庭地位
作家南仁淑写过一句话:
“钱就是权,挣钱能力决定你在家庭中的地位。”
当然了,
她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女性的,
但在我看来,
不论男女,都有这个问题,
是从古至今,
遗留的刻板观念。
“家庭地位”这个词,
不论过多少年,
都不会被遗忘,
一如我爸妈那个年代,
还保留一定的传统思想,
在家里我爸赚得多一些,
自然话语权就多。
这样的状况,
在原生家庭、和有全职太太家庭里,
最为明显,
吵架的时候一句:
“钱都是我赚的,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吵!”
就让人凉了心。
②社会地位
我们避免不了去谈“地位”,
只要涉及到做决定,
就会涉及到话语权。
而中国的社会里,
通常最爱用挣钱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以上讲到了“攀比”,
其实就是在比社会地位。
赚得多很牛吗?
牛的。
但赚的不多的也牛,
职业不分贵贱,
片酬上亿的演员和年薪几十万的科学家比,
没有可比性。
在其位,谋其职,
不看不起认真工作的人,
不做对不起社会的事吧。
我们都懂,
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但浮躁的社会总是不给我们这个机会,
赚的少,
真的容易被看扁,
所以还是努力挣钱,
堂堂正正。
之前看过不少写关于“钱”的文章,
大致说的都是“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没钱开始的”。
房租,吃饭,医药,交通……
每一项都可能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实际上,
很多人不遇到个大事,
即便活得平淡些,
用不上奢侈品,
吃不上山珍海味,
过得也还可以。
我们总是怕没钱会使生活褪色,
但不好好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眼前你都无法顾周全。
我时常会焦虑,
但我告诉自己,
第二天醒来就是新生,
与其心态爆炸,
不如学会调节,
拿胡思乱想的时间,
多学习,多做事,
今天之努力,
必然有一天能用上。
你在努力赚钱的每一天,
都要保持初心,
不要还没站位,就想着奔跑。
乔布斯说:
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少一点无用的焦虑,
做言语上的矮子,
行动上的高个子。
有些人,
即便穷困潦倒也能善良于世,
白方礼90岁高龄还在捡破烂,
捐款助学;
有些人,
即便赚着上亿的钱,
还想着偷税漏税。
我们不道德绑架任何人慷慨解囊,
只求所有人来这世上一趟,
多留下一份善良,
就已经是造福后世了。
《我不是药神》里说:
愿这世界变好,
不是因为救世主,
而是因为追光者。
钱本无罪,
罪在人心。
愿你我自称有“穷病”时,
只是一种自嘲,
安然自若,
看淡得失,
才是我们普通人一生的必修课。
作者简介:十九,性格温暖,懂世界也更懂你。喜欢一切有色彩的事物,猫系高冷范儿的邻家大男孩。微信公众号:捡书先生(jianshu369),先生个人微信:jianshu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