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的懂懂日记里,懂懂老师对为自己装修的小木匠的某些行为进行了吐槽,小木匠的作业粗糙不说,服务态度还很差,毫无契约精神,别提工艺了,连最基本的业务水平都达不到,懂懂老师从品牌和艺术的角度针对小木匠的做工进行了剖析。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做木工的,肯定都是满身脏兮兮的,一副下苦力的模样,比如现实我们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也确实是现场一片狼藉,粉尘满屋子都是,操作人员也没有带口罩什么的,然而就在之前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有一个角色,于德伟,他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执行总裁,尽管他事业成功,完全就是超级金领般的生活状态,可每天回家后,他都会做木匠活,他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室,工具很齐备,他也很将就工艺,各种防护镜、防护服都有,现场干净、整洁,东西也做的很不错,如果他不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仅仅是去做一个木匠,他一定也会是工匠界的佼佼者,因为他做的不仅仅是木工这样的体力活,他在雕刻艺术。
我最初看待这件事情,我以为,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小木匠仅仅停留在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层级,而我们却站在了自我实现的高度思考,加之小木匠的眼界,所受到的教育水平,已经局限了小木匠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本身的认识。他肯定意识不到,原来做到精致,在同等情况下收入是可以翻很多翻的,这件事情其实是可以当作艺术品去雕琢的,他不会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了,他的行为方式也很难转变,因为他已经给自己早早的定义了一切。
2.
课上,老师讲到了就业,职业,事业三个层级递进的故事,我们如果为了生存去找一份工作,在这份工作里我们尽管埋头做事了,但依然庸庸碌碌的,这种为了生存而去做事情的状态,因为仅仅停留在了谋生层级,那么这就仅仅是就业,从就业到职业,则是我们掌握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技能了,可以依靠这个必杀技谋生了,那么我们才真正意义上获得职业了,获得职业还不够,我们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做这份工作能够为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我们已经不再是为了钱而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已经是在做事业了,绝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停留在了就业和职业的层级,能够做到事业层级的人为数不多,这便是眼界的问题,就想小木匠一样,他可能不会认为自己是在雕琢艺术品,而仅仅是谋生,他不会为了更家极致的做好这份工而打造自己,他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了,这就是思维局限。
我之前说过,一个人的职业未必就是事业,职业和事业是可以分开的,现在我特想延伸一下,在职业范围内,我们最大限度的突破自我,并不断拉高自己的格局意识,其实在职业上的打拼,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因为事业,不仅仅是浓厚的兴趣,还需要雄厚的能力基础做支撑,我们不能左右环境,但可以左右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影响与你志同道合的人。
事业,更多的融入了信仰的成分,完全可以是一种痴爱的状态,引领你不断向前走,并且做到最好,人活着,意义何在,还有什么比打拼事业来的酣畅淋漓,据调查,在全行业里,自由职业者高居幸福感职业排行榜第一位,这与很多因素都有关,自己做老板,主导权在自己手上,虽然风险承担要高于其他的,但获得的价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价值投资与回报的比例也是最大化,我特别羡慕那些已经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大号,那天看到有篇文章说道,成为自由职业者,钱已经不再是职业主要目标了,最主要的,就是随时可以说不,人活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来的痛快,但这也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不是谁想说就能说出口的,天马行空,可以去畅想,但行动,却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