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各地出现学区这个名词后,学区房就成了众多家长们心头最重心的话题了。又到了升学季了,学区房的买卖这段日子再次成为今年的热点。
尽管各地教育局都已经尽最大的可能平衡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尽可能的缩小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社会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教学资源之间巨大的差异依然存在,而且,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完全消除。
这样的局面就让学区房的热潮久盛不衰,学区房的房价也是越炒越高,这让很多人都觉得,花大价钱买那么贵的学区房,而且一般还都是旧的房子,简直就是个傻子。可是,不买吧,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学区划分,孩子想要选择一个相对好点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这还真是让众多的家长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那么,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够买学区房呢?还是就任其自然,自家在哪个学校的规划区里就去哪个学校上学呢?在这一点上,但凡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学区房再破,价格再高,只要有能力,都是应该买的。其实,买学区房不仅仅只是买到的一套房子,而是买到了能让你的孩子有好的老师和好的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你购买了一种权利——为孩子挑选更好的同学,为自己挑选更好的邻居,进而是为自己挑选到了一个更好更稳定的生活。
试想,假如一个小区里,都是为了学区买房的人,那么这群人会让这个小区特别稳定。因为这批房主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视的,而且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人因为孩子的关系,彼此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对社区的安全性也更关注。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一套学区房的房子,你就有了一群和你一样重视孩子教育的邻居,大家因有着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这就等于是你因这套学区房而嵌入了这样的连接网络,无论是当前的安全性,还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都会更高。
所以,无论从孩子,还是自己的角度来看,购买学区房都是很有必要的,且不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之类的话,就更高端的人聚居在同一个小区里,这样一个社会资源,也是极其有价值的。因为你购买的不仅仅只是一套房子,而是由这套房子衍生开来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