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也是够随意了,还有更随意的,这个系列打算写到十。
马伯庸的新书《两京十五日》今天正式发售,要拿到新书还要等到7月15日之后。在微博看了这本书的开头,和《长安十二时辰》一样得让人感到畅快淋漓。马伯庸的文字都有一种极为强烈的画面感和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副清晰的历史画卷,行文颇有金庸的风范。
要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对我来说还有些遥远。所谓取法乎上而得其中,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其实更容易让人奋发向上。
今天从商场出来,接到了一份传单,内容是关于成人教育招生的。因为对文字类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兴趣,便在等车的间隙仔细看了看,一不小心就发现了一处错误。传单上一所交通院校和师范学校的专业居然是一摸一样的,显然是印刷错误。我当即就想告诉发传单的那个人,可是一抬头他已经走远了。好在传单上有一个联系方式,一时无事便加了微信。我尽量委婉地提出这个问题,对面自称老师的人对我道谢连连,说因为是第一次,没有对内容把好关就印了,发完这批,下批就会改。我本来想说的是赶紧停止发放,听了他的话只好作罢。我理解他不想浪费的想法,但是也不禁会想,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连自己都不能严格要求,那么还有谁会放心受他的教育呢?
有时候我们基于严格要求做出的选择,可能会付出一些成本。就像每天日更,必然要求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要想一篇初稿变成精美的文章,必然要对它进行大幅修改;要想掌握一门技能,更要耗费无数精力。但是这些选择和付出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这件事也教育了我,不要吝惜去修正任何一个错误的选择,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