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明 之 路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育才中学七年级15班 金诺
暑假,被蕾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深深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了美国近来滥用化学药剂的结果——于土壤,于水源,于各种植物,于几近所有的生物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在美国南部,由于空中的“喷药”导致了大量生物的死亡,成批的鸟类、鱼类或躺在陆地,或漂浮在水上,触目惊心。但对本想除掉所谓的“害虫”,却无伤大雅,甚至与反倒把治理害虫的益虫所伤害,让害虫更加猖獗。
第一章“明天的寓言”里,描写了一个作者所虚构的城镇,它本来的春天与秋天生机勃勃,无数的动植物与人类在这里和谐生存,然而,突然有一年,这里的所有清晨都死寂,没有了鸟儿的欢唱,这里变得生气全无,而让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化学药剂却依然存在于这个世上,给这个世界累累的伤害。
这一章可以说是全书的引子,为接下来的对造成如此大的变化的原因作铺垫,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给这个世界造成累累伤害的不是什么魔法,也不是什么所谓的天敌,而是人类本身。”是啊,如果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人发明的一切便利,那地球这一星球的毁灭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因为大自然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各类生物始终可以处于一个平衡的模式,但是人类出现了。所谓的文明、科技出现了,各种的化学药剂被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来,几乎不加思索的,就被做为“杀虫剂”投入了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之中,……于是,大量的益虫被残忍的毒害,水源、土源被重度污染,这就是人类所谓的文明:为杀死一种 “害虫”,让无数种无辜的生物以及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进行陪葬。就像作者说“比起‘杀虫剂’这个名称,它们更应被称为是‘杀生剂’”。这就是当今所谓的文明世界,文明到我们的眼里只容得下自身利益,却完全不顾大自然的生死大局。
第八章“再无鸟儿的歌声”例举了一系列人类因大面积使用杀虫剂保护榆树,而间接的使鸟儿成群的死亡,但从某一方面讲却促进了害虫的生长——鸟儿杀害了再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很长,但这些小昆虫所需的时间则这很短。然而另一种较为原始的,把患病的树移除的方法,虽不能将榆树病彻底治好,但足以将此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且并不影响鸟类。但人类依然普遍选择破坏性极强却效果不大的前者。
这一章中,大量关于鸟儿被杀虫剂害死的事实都证实了一点——杀虫剂并非是一条合理的控制害虫的途径。其中几段关于被害死的鸟儿的描述令人触目惊心,“这个地方仿佛一个战场,我的管家发现了数不清的小鸟尸体,苍头燕雀、金翅雀、红雀、篱雀、麻雀……野生动物的毁灭着实让我们心痛。” “1958年,布罗利先生在跋涉,100英里后才找到1只小鹰做标记,1957年,还有43个鸟巢里住着成年鹰,现在这个数量变成10个。”由于食物链中毒素层层向上递增的关系,甚至连无辜的鹰也受到了牵连,值得吗?
当人类普遍选择破坏性强而效果不大的杀虫剂时,有人想过这样值得吗?只有血的教训,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可惜如今的这些自称“文明”的人在哪?吃几次堑才能长一智呢?
在最后一章“另一条生路”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更好的控制生态平衡的方法:生物防治,在这一领域中不少科学家用坚定不移的精神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事实证明,生物防治比化学仿制更有效。
读完此书,不禁长吁一口气,我们到底还是有路可走的,一条真正的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