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间,女儿复习单元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很是卖力,最近听了一节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中学生把整本书的情况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我印象很深。今天运气好,刚好遇到这样一本书,于是读了起来。

随作者的介绍,让我们去了解它吧!思维导图——利用发散思维,按特定步骤绘制的一种图形笔记和思考方法。让你看清全局、激发灵感、正确判断,是我们思维的地图。
神秘的面纱撩开,让我好好学习一下。导图的制作要求,我理解为以下几方面:
1.要有整体的美观性。
需要制作者用心去绘制出有合适的中心图,恰当的关键词,合理的线条分布。呈现出来的是一幅清楚整洁的作品。
2.关键词。
充分运用发散思维,确定每一条主干上的关键词。比如整件事情的几个关键点,整篇文章的几个部分,整个流程的步骤等。
3.会细化分生枝节。
层层深入,由大概念到细枝末节,理清脉络。分层梳理,便于知识的总结与记忆。
思维导图包含中心图、主干、分支,关键词、配图这几项。步骤:画中心图——画主干——填充分支——写关键词和配图。整个绘制的过程也就是思考与整理的过程。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上到下,找到主干,然后顺藤摸瓜,开始阅读,重组知识建构,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比如拿到一本厚厚的书《中国世界遗产名录》你会觉得有即刻画出思维导图的冲动,而看了导图之后,你又觉得老师好厉害,把书由厚读薄了。对了,一般来说,每一个主干和它的分支用同一个颜色。中心图一般就是能概括所要表达的这张导图的主题了。关键词一般横着写,也好似表达给它进行了下划线,是全书或全文的重点。

如今我们感慨得较多的是没时间!我多么希望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积淀,如果读完一本书就能绘制出导图,估计阅读的积累效果会更好一些。
文章的思维导图作用又如何呢?我们来看《桂林山水甲天下》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一目了然,结构与修辞手法均表达出来了。

用这样的好办法,我们遇到文言文也能更容易理解与记忆,比如《出师表》要求有:掌握每段段意、文章的结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我们可以先读文章,画出重点,再用导图逐步分析:中心图——画主干并写关键词——画分支并写关键词——配图。

我觉得最有兴趣的便是如何记忆英语单词,一般说来学习英语要有语境,但是单词的基本意思如果用各种巧妙的方法记住了,加上固定结构和语法的明确,英语的学习收获就会突飞猛进了。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多读了!



特别是这张时态图,更是简洁明了的归纳了知识点。
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张高效学习、高度概括的知识地图。制作者不可以将关键信息省略掉,阅读者根据关键词和分层结构再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当中组织逻辑、推理和还原描述的事物,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这就是思维导图高效学习的秘诀。
思维导图比提纲、笔记更加美观、形象、直观、精炼。我们可以利用导图进行学习、总结、阅读……这真是让我们受用的思维利器。愿莘莘学子们利用记忆的黄金时间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