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妈妈打来电话问我中秋什么时候能回家,我把行程安排一一告知,因为赶着开会,没寒暄了几句便匆匆挂了。开会期间,一直处于游神状态,天马行空想着很多关于中秋的事。
说真的,对节日已经慢慢失去感觉了,回家是近几年唯一能坚持的仪式。小时候的中秋很热闹,小小村子里充满了喜庆气氛,月饼味、鞭炮声、香烛味,调动人的味觉和听觉,不自觉跟着快乐起来。每家每户都早早准备“拜月娘”,美食摆满一桌,柚子、老家特色粿、各类零食、水果……正中间摆着一个用冥纸折叠而成的金碧辉煌的“月娘塔”。待月亮高挂,便是良辰吉时,点上蜡烛, 再打开香的开关,响起那首永恒不变的音乐——《十五的月亮》,拜月仪式正式开始。初轮礼数行完,大人们会在闲暇空隙,去邻里走动,谈天说地,兴起时还发出一阵阵大笑,脸上写满了知足。而最欢乐的当属小孩子,大节日意味着可以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食物,垫脚看着桌上的东西,眼神里透露出想吃的欲望。为了打发孩子,大人们都会给他们塞月饼和柚子,让他们自己找地方玩。孩子拿着“赏赐”心满意足走开了,左手一块月饼,右手一瓣柚子,左啃右咬,吃得津津有味。门口一群孩子在追闹,捉迷藏、玩鞭炮、角色扮演……尖叫声笑声不绝于耳,好不欢乐,不一会儿就满身大汗,浑身脏兮兮,跑不动了,就直接在门口的水泥空地上躺下,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望着天空一轮圆月,有孩子会手指月亮、天真地喊到:“快看,今晚月亮好圆”。这时,其他小朋友一定会拍拍ta的手,用神秘的语气说:“别指,妈妈说过,指月亮会被月亮娘娘割掉耳朵的。”从小妈妈管教严格,印象中我从没像其他孩子一样,肆无忌惮地蹦蹦跳跳大喊大叫,总是安静地呆着一个角落里看别人玩。中秋夜,我最喜欢坐在门槛上,盯着月亮看很久很久,因为大人们说过,月亮是嫦娥娘娘住的地方,她有一只玉兔,当你认真看的时候,就能看到玉兔在上面走动。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赏月思考人生”成为我儿时过中秋的必备仪式,想想也挺滑稽的。
十几岁离开老家后,由于种种原因,中间很多年没回家过中秋。中秋还是每年一次,圆圆的月亮也还是如期挂在天边,但感觉却全然不同。明明吃着做工精致的莲蓉双黄月饼,却觉得没有小时候丑丑的五仁月饼美味;看着依旧那么圆的月亮,却觉得没有儿时看到的那么大那么亮那么美。常常觉得,人真的是脑容量大又矫情的生物,忘记了人生路上的很多具体过程,但也储存了数不尽的记忆碎片。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会习惯回首,一些往事总在不经意间反反复复提起,会怀念做小孩子时的纯真;念想跟三两好友在学校操场赏月谈人生的青葱岁月,会偷偷期望时光不老,所有人都不散,繁华落幕,大家还在一起相互陪伴,度过落日流年。当然,回归当下后,也发现一切只是人到中年习惯性冒出来的天真幻想而已。月亮没变,人都在变。月圆始终会亏,太阳还是照常升起。时间不停止,日子永远在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