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量了,有毒;烟过量了,有毒
水过量了,有毒;运动过量,有毒
愚蠢和激动过量,更有毒
我很希望自己能当一个严谨求实、文笔流畅,又有趣味的10w+科普作者。再加上自己也算是个曾经的半个医疗行业人士。所以一直攀附一些爱科学讲文明、比较有正义感,闲下来会码一些不为钱为自我、求教化为江山扯淡文章的人士。最近几天,一位麻醉科医生因为写了一篇2000多点击量的科普文章,被内蒙某县级公安局派出的警察跑到广州去给抓了起来的事,在我那些科普、媒体、医疗、公知的朋友圈里转得挺多的。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公平,也转发了一次刷点存在感。
有个老同学留言,说了几点。第一,中药有毒的多了去了。第二,药酒审批的时候写的是关节炎的辅助治疗。第三,各地处罚的是夸大宣传。第四,地方保护主义肯定是有,但医学公知们有断章取义、骇人听闻的传谣行为。
这几点我是很认可的,所以自己在转发新闻的时候并没有写上自己的评论。因为我觉得,这事,说不清。我个人比较不安的是,如果哪天我不小心传谣了,言论不当了。我希望的是能看见新浪的删帖通知,或者弹幕警告就好了。要是来一封律师函,我肯定都会焦虑到睡不着觉。更别说派两个警察上门来抓我了。和谐法制么,就应该互相尊重,有商有量。必要时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一下,再不行找个律师、提起告诉也就好了。直接跨省抓捕,似乎是有点过火。这下好了,原本的影响没消除,新一轮口诛笔伐铺天盖地的来了。到头来可能还要搭进去几个中下层工作人员的饭碗。
至于中医药是否有效,是不是应该所有常用方剂、在售成药都需要先经过循证医学、三期临床试验才可以投入使用?它到底是祖国的宝贵财富,还是过时的、不科学的歪理邪说?这些争论往往上升到哲学、科学等特别高的高度,网上也有很多讨论。但随便哪一方,基本都不太宽容,不愿意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反正只要和自己观点不一样,就友尽拉黑,找个制高点就诅咒别人去死去死。这也颇有点极端主义的味道。所以这么严肃、高深的问题,我就不参与讨论了。先来说点,我所理解的、双方其他方面的现实困境吧。
这些年批评中药和药酒的人多了去了,真要说是某个人的文章造成了直接巨大的商誉损失,很难让人信服。那位大夫也不是什么名人、大V,大概连知名博主都算不上,就算在里面道歉认罪,也起不到什么威慑作用。厂家的大老板也不见得真是想把这个小医生定罪,然后逼着卖房赔那些退货的损失。只有这点见识的,往往也就是企业中层狗头军师xx总之流。xx总之流想来在当地很有点能量,能不经过开会讨论、向上汇报,就把人先给带回来。但现在估计也在为如何收场而焦头烂额呢。
写科普文的医生这边呢,也有些坏了江湖规矩。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你的本意如果是要劝心脏病人别喝酒。那就直接写一篇酒精的危害就得了。因为对病人来说,不管是人头马、茅台、张裕还是鸿毛,其实都最好不要喝。只说药酒不能多喝,那也行。毕竟还有那么多劲酒、椰岛鹿龟、回春、补肾壮阳其他牌子,他们自己也说了,xx虽好,可别贪杯哦。因为人家广告做得多,前些日子被人揪着广告违规的事情骂,你就把它的品牌写在文章里,就有点挑事打脸故意过不去的意思了。标题都用上“天堂来的毒药”这种骇人听闻的表达方式,才得了2000多点击,可见基层科普自媒体那日子过得是多磕碜啊?也说明在标题党时代,网民们的high点是越来越高了。如果改成“惊爆!这个百亿人次都喝过的东西,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大概点击量会更高一点吧。
大家说的xx家丁化、公器私用滥用这一点吧,如果是在我们国家的二三线地区基层政府部门工作过的就知道。一个地区能发展、扶持出一个知名品牌、支柱企业,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大城市可能感受不强烈,倒了一个还有其他的。但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家或这些企业就几乎是当地的衣食父母、稳定因素。它如果出点事情,不仅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收入、还会连带着影响很多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我半个老家所在的苏南某港吧,化工医药行业是那里的支柱。当地群众一方面抱怨污染问题,一方面也承认这些企业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水平,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出来和政府打交道的人员,个个都像大老爷似的。不管是环保、还是税收、工商什么的,本地机关要去它们那里执法,反倒得好言好语客客气气。地方保护主义,换到全世界也都一样,即使是美国,一家本地的纳税大户,用人大户,要是有什么事情,当地的政府和议员还不一样都得替它们说话行方便?
再说回酒厂这边,人家才退了100来万的货,你就生气,这不显得实力不够、不大度么?好像人家退回来你就吃不下了似的。这给其他那些经销商看在眼里,心里大概更不踏实。要是我遇上有人退货,我肯定一口答应:“好好好、xx地区这边正好急着要。厂里产量都快跟不上了。现在准备提高出厂价呢。你看你这里不要了,那,下个月就不给你们发了?”
最近这些年来也一直有人在怼糖分的危害,你要遇上有机健康偏执症的家长,如果给他们孩子一颗糖或一块奶油蛋糕,他们的表情就好像你递过去一杯毒药似的。卖甜饮料的那些公司最近年年利润下滑,但人家也没怪罪到科普的头上来吧。可口可乐这种企业隔几年就会爆一点危机出来,一会儿是阿巴斯甜致癌、一会儿是受污染产品流入中国市场,一会儿是焦糖色中的4-甲基咪唑的含量标准不一致。但人家去抓作者了吗?人家做的是正视问题、积极改正、改进工艺、产品创新。卫生机构再去检查的时候,大家说有毒的那化学物质,就已经检测不出来了(可能有人已经在找其他的有毒物质酝酿一场新的攻击了)。既然这些碳酸饮料企业们能做低糖、无糖、矿泉水,化妆品。药酒企业也可以考虑拓展点产品线和新市场,比如开发个什么伏特加、中国神酒、销往一带一路新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走出去呗。最了不起的还是烟草行业,不仅和禁烟办友好共存,主动承认有害健康的同时,每年上缴国家万亿利税,还是某些地区农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害没害,和能不能卖,卖得怎么样,其实是种市场自由选择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营销和市场手段来解决。
再说各类公知们,我觉得提出问题是好的,但也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你不能自己不思考,一提出问题就要求马上得到解决,也不能一看到问题就怀疑有黑幕、指责管理机关做得不好。看到热点就蹭,刷自己的网络名声和存在感也挺无聊的。应该去多查查资料,尽量理性客观,不能靠一个口号和偏激的诡辩去试图使别人屈服,这本身就是网络暴力行为。有时,如果想要改变现状,那是不是可以从自己做起。比如说,你觉得空气污染很严重,那就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把烟戒了,少吃炒菜少撸串多吃点凉拌菜什么的。你不能说大环境不变我自己这点牺牲改变不了什么,就继续我行我素刷着微博骂人。
不知道最近几年的医药自媒体宣传效果如何。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话”。群众没有必要看到媒体上“毒药、致癌、有害”这些字眼就过度紧张,因为紧张也有害。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致癌物质分类的话,我们很多烟草、咸菜、咸鱼、加工肉类、空气污染、甚至太阳光,也都是一类致癌物啊,你根本不可能不接触这些致癌物。
但药酒肯定不能借剂量问题说自己产品“无毒无害有益身心”。谈论某种物质的毒性和谈论某种药品毒副作用、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毕竟标准是不一样的。可能当时为了卖得好一点吧,给自己弄了个药品的名头带上。你一个药品按照快消品的宣传模式走,那就有点像是忽悠大家一起吃药了。一旦变成药品,再加上自己人也得意地向媒体表示,很多群众有长期饮酒(服药)的习惯。被人家说是“毒药”,还是有点“实锤”的。好好的当个保健酒、配置酒不好吗?毕竟当年某保健酒也是在酒里添加“伟哥”成分的。
最后,我承认我一开始也没有认真看新闻就来絮絮叨叨。刚才搜索一下才知道,原来谭秦东已经被羁押超过3个月了。希望早点把人放了,有话可以好好说。我的希望可能没什么人能看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那就祝愿谭先生早些回家吧(谭先生好像已经不从事医疗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