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众人都叫他王大吹!
这王大吹原名叫王阿贵,二十出头的年纪,科考落榜后闲赋在家,但耐不住寂寞,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
有一段时间,当地田间闹起了旱灾,蝗虫当道,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在一起议论,王阿贵挤进人群中脱口而出:“一年前我就算得今年此地必有一劫啊!”
村民听闻此言,皆以为是神仙下凡,纷纷抬头看向王阿贵。却见来人眉目清秀,稚气未脱,也就二十岁左右,并不像是什么仙风道骨的神仙。
见众人全望向了他,王阿贵十分得意,接着说道:“三年后的今日,必降甘霖”。
村民们惶恐不安,要是三年之后才降雨,那必定要饿死了!如今皇帝沉迷于木工,不问朝政,不关心民间疾苦。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像田间的蝗虫一样,令百姓苦不堪言。
王阿贵继续口吐莲花,直说得村民更加惶恐。村民都记住了这样一个人,四处打听,原来是王家村的王阿贵。
王阿贵最终变成王大吹,是因为一场大雨的缘故。没过三年,只过了一个月,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村民们十分高兴,也隐约记得隔壁王家村阿贵的预言。哼!年纪轻轻,竟口出狂言,说什么早已预料旱灾的开始和大雨的降临之期,这不是瞎吹吗?
从这场大雨开始,人们不再记得王阿贵,只知道一个叫王大吹的年轻人,每天在街道上晃悠,在赌场里出没。
王阿贵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就是这样了。而且在赌场里,他凭着这张嘴,交了不少的朋友。时间长了,连朋友们也开始叫他王大吹了。
一天,王大吹兴致勃勃的来到赌场。但这天的手气似乎很差,太阳落山时,他把身上的银两输了个精光。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次,他马上想到了办法,去找杏花酒庄的店主借些银两来。杏花酒庄虽名为酒庄,其实并不大,他与其店主曾交情甚好。
等到夜幕降临,黑夜完全笼罩了大地,他便摸黑来到了杏花酒庄。他找到正在清点账目的店主,还没开口,对方便知道了他的来意,但没言语。
王大吹见店里已经没人了,就说道:“兄长帮帮我呀!”
店主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王老弟,你先把两年前的欠下的三十两银子还给为兄,为兄一定会再次帮你的。”
王大吹当然记得,两年前店主曾借给他三十两银子,他一直没有还上。他愣了一会,说道:“兄长请放心,银子一定会还给你的,还请兄长多给些时日”
店主依旧低头清点账目,没有言语。
王大吹接着说道:“我爹曾在十几年前救济过一个落魄的人,他现在已经飞黄腾达了,此人就是当今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魏忠贤。只要回去让我爹给魏公公写一封信,相信不久后,魏公公定会派人送些银两来,到时候,一定当面奉还……
王大吹继续说着,店主将信将疑,王阿贵变成王大吹,这几年名声在外,早有耳闻。可是耐不住他这般叨扰,便又借了他五两银子。
王大吹拿了银两准备回家睡觉,想着第二天还可以卷土重来,心中暗自高兴。哪知走出杏花酒庄不远,突然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第二天,王阿贵醒来,发现自己带着锁甲脚镣,正躺在一堆稻草上,从小窗口往外看去,有几个官兵把守在那里,看来这里是牢房了。他看到同一间屋子里,还有一个人也和他一样,一动不动的躺在稻草堆上。他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那人醒来后,他问那人怎么被抓来这里的。那人说道:“我也不清楚,我曾经和别人说起过魏公公,当天晚上便被抓到这儿来了”
王大吹听了,想起昨天晚上自己在杏花酒庄说过的话,心中不禁升起阵阵寒意。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说那些话时,并没有其他人在场啊!难道是兄长知道他说谎,有意报复他。但这不可能啊,从他离开杏花酒庄到被人抓起来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而且,兄长也不是这样的人。
其实,当时政治黑暗,有锦衣卫、东西厂、镇抚司这些残暴的特务机构。人人都必须谨言慎行,否则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就算是民间,也是防不胜防的。王大吹正是被这些特务机构的神秘鹰犬抓去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大吹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在梦里,他在闹市碰到一位白发老人,自称是神算子。不知为什么,平时一向不信这个的他当时竟鬼使神差的走了过去。老人看了他一眼,并不说话,拿出笔墨,在纸上写了一个字。王大吹接过来一看,是个“吹”字,他不解,正要问是何意思?老人又将纸撕成了两截,递给他。他又看了看,只见左手一个“口”字,右手是个“欠”字。这时老人开口了:“年轻人,你全身都是债啊!有很多债都是从你口中欠下的,必须用一生来还。”
他又想问个明白,却突然听见开门和脚链碰撞的声音,他醒了。
又一个人被抓了进来。王大吹依旧平静的躺在稻草堆上,一动不动,目光迷离,此时,他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梦境里老人说的那句话:“年轻人,你全身都是债啊!有很多债都是从你口中欠下的,必须用一生来还。”
他想着想着,眼角竟有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