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尴尬时刻,总是要比高光时刻多得多。每次尴尬发生,都是一次个人危机公关事件,仿佛关系着我们的职业生涯。但其实,一切并非我们所想,看客们在笑过之后早已忘却,念念不忘的唯有自己……
——自黑才是应对尴尬的最佳手段……
严重怀疑周末的时间被人偷偷拨快了,都还没出过门的我,只是睡了一觉却发现该上班了?
为了能延长一点时间,我采取熬夜到两点的方式,刷完所有热点才无奈睡去。
早上,顶着迷糊的双眼挣扎到最后一刻起床,匆匆忙忙到公司刚好赶上开会。谁知刚进会议室,大家就盯着我看,继而开始爆笑。
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得我瞬间就清醒了。再三确认没走错公司后,才稍稍安了心,可这笑到依然让人心里发毛。
这种不安随着老板到来,才有了转变。他进来后也默契的发笑,但毕竟是见多识广的人,几秒功夫就克制住了,清了清嗓子对我说,“公司对着装虽然没有规定可也不能太随意了,但看在你本命年的份上,下不为例啊。”
莫名其妙说什么着装问题?本命年又是什么意思,明明还没到啊?突然,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低头一看,顿时窒息感扑面而来——我竟然穿着居家的大红短裤来上班!
你明白什么叫绝望吗?相信那一刻没有人比我更懂。天知道我是如何撑到散会,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回到工位的。
想到我人生第一次备受瞩目,竟然是因为忘了换衣服!绝望突破天际,根本无心工作,极度需要拯救。而网上说治愈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比他更惨的人!
比惨总是能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极大地满足感,下面一起来看看哪种情况能C位出道吧!
01
忘记姓名
据说社交恐惧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记不起对方名字,碰面之后打招呼都不知如何开口称呼,只好选择低头装死。
勉强学会了假装记得,用打马虎眼的方式和对方聊了半个小时,最后却发现不是一个公司的。
其实记不住名字,也不算什么事故。毕竟大脑容量有限,庞大的团体人员交错,对记忆力的确一个考验。更别提一些公司喜欢采用花名、英文名等,直接让负荷翻了一倍。
之前就有过部门之间开会对接资料,联系人列表都拉到底了依旧想不起对方叫什么。时间在流失沉默在继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先开口。
不过同事之间无关痛痒,相比之下,给领导乱起姓的人才是勇士。而这,也是很多新同事入职的第一个考验。
小白说他曾经在接待客户时,刚好有个领导路过,就替客户介绍到“这是我们某某部门的王总”。领导笑而不语,握了握手便走了。旁边的同事立马凑到耳边告诉他,那是李总!
从此,他再也不敢跟李总出现在一个画面里。
02
现世报
吐槽是职场欢乐的一大源泉,而微信、卫生间、楼梯道作为示范区,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宣泄口。
虽然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依然阻挡不了吐槽的产生。毕竟吐槽一时爽,一直吐槽一直爽,可被当场抓获就是另一种感受了:
在前公司时有个新主管,特别变态,同事们都是敢怒不敢言。有次在洗手间补妆时,和同事吐槽新主管怕不是到更年期之类的。
刚要走的时候,隔间门打开了,走出来的就是主管!瞬间石化,感觉职业生涯就此终结,遂主动将其变成了前同事。
面对面的尴尬,其戏剧化的转变,让每个人都恨不得时光倒流。可不要以为在微信上,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
当你好不容易做好了微信标签分组,以为可以在朋友圈实现言论自由时,却一不小心将吐槽某同事的动态设置成了“仅同事可见”。
或许你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作为成年人,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可一旦有人不经意的提醒,恍然大悟后将是心灵赤裸的鞭挞,那条动态如同罪证一样示众已久,任何操作都无济于事。比尴尬更令人难堪的是,不自知。
03
微信群考验
自从微信盛行之后,微信群的数量有时甚至超过公司员工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存在。每个群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风格,如何在各群之间切换,就成了一大考验。
有考验自然就有失手者。像把群名改成自己昵称,导致一公司人都变成某某的操作,已经算是小儿科级的失误了。
真正的大神,都是敢于将真实的自己暴露于众的人。比如:前一秒在吐槽群里骂领导,下一秒领导在工作群里发消息,顺手就将一堆带有“敬词”的话语送给了当事人。
甚至发错了群的人,还会将同一战线的小伙伴带偏,集体在原本严肃的工作群里复制了吐槽群的作风。这样有难同当的好兄弟,最是值得敬佩。
还有一些原本默认的暗箱操作,就有人喜欢坦诚的放到台面上展示。像新同事进群时,大家默认会用同一种文风表达热情,复制粘贴发送一气呵成。但有同事的画风就比较奇怪,复制内容竟然带着目标人的姓名。
这种行为无异于告诉大家:老子就是在敷衍,可其实他只是手残而已。却让和他相同内容的人,也连带暴露了模仿的痕迹。
并且撤回在群活跃期间是无济于事的,还有失手删除的可能。只能祈祷关键人士没有看到,再联合大家齐心协力将页面刷上去,乃是上策。
04
弹窗助攻
弹窗广告真是一种人厌鬼弃的存在,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推送什么内容,更无从得知它会何时出现。但有一点是肯定,当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它一定会带给你形象上的误导!
而中招的人,不计其数。有次经理播放着幻灯片,一本正经的讲着复盘计划,却被突然弹出的广告打乱了秩序。
第一反应自然是点击关闭,然而这类广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关闭。一不小心就直接进入了广告界面,当场来了个辣眼直播。从此,对经理笑而不语,便成了大家最大的敬意。
除此之外,无孔不入的植发、除眼袋、痔疮治疗等广告,无一不透露着对上班族的恶意。每当出现类似广告,即使你不点击,大家也会相视一笑,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让你的任何操作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种理所当然的联想能力,比弹窗广告更为可怕。明明无人说话,却好似有千百句嘲笑在袭击。
人生的尴尬时刻,总是比高光时刻要多得多。尴尬如同我们心里的一根刺,即使过去许久,每每想起仍会辗转难安。
但其实,除了我们自己,尴尬事故的看客早已忘却。他们在笑过之后,不会反复咀嚼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所以,不如将自己也当成一位看客,以自黑幽默的方式大方调侃,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期编辑✎ 办长
◎本文首发公众号《办它》,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与内容毫无关系,别乱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