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是一本收录了13个故事的厚厚的中篇小说,继《活着》、《兄弟》、《第七天》之后又一次刷新了我对他的认识,原来他的文字功底这么棒!
其中有好几个故事夹杂着长长的想象的内容,仿佛现实一般,却又区别于现实,同时现实的发生也超乎想象,仿佛梦境,余华的笔触细腻将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人物站在什么位置就会发出什么声,说出什么样的话来,纷繁复杂又与实际契合。
《活着》中的主人公王富贵如此,《兄弟》中的李光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皆是如此,人物命运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贴切的语言,跟相符的环境。他的短篇小说和细腻,的性格和心理的分寸把握拿捏到位。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写的《一九八六年》里那个文革中的历史老师的精神失常,他的行为并没有以大喊大叫,胡跑傻笑表达,而是符合逻辑思维的方式,有始有终又符合常理,拿捏揉放,分寸把握很好。似乎那个疯子所有的举动都有他的道理,让人莫名的跟着揪心,不自觉地叹息像夜风力的落叶飘荡纷飞。
还有他的《四月三日事件》 。主人公似乎有心理暗疾,对父母、同学、朋友及周围的陌生人都有怀疑和敌对情绪,并不停的对现实发生的事件进行假设想象,“他”会在假设过后回到现实,期待着自己的假设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结果,他假设的事情虽偶有出入但在他看来,几乎全部应验。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A对B产生了误会,即便是B再怎么努力解释,在A看来不过是在徒劳的做掩饰而已,而且还会不断的通过其他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其实,这不过是A一个人的想象而已。可悲的是,很少人会觉察到这一点的。
作者的笔触细腻又尖锐,仿佛带着你进入自己的梦境,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场景都很熟悉,甚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你都了若指掌,你明明知道自己在做梦,但内心的矛盾和煎熬确是真的,于是拼命地挣扎着想挣脱,结果主人公就是如此,悄无声息地逃离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与人群,他甚至为此感到喜悦,也为父母与朋友的阴谋未能得逞为得意洋洋……
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最终局囿自己的其实是自己的心。
小说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可以说是是艺术化了的现实。如果用心去看,会在每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的父母朋友后来怎样,不得而知,我们最终要逃脱的不是别人或是环境带来的桎梏,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上的枷锁。只有跳出自己内心的牢笼,才能接收到更大更广阔的能量,成为内心强的的自己。